新疆和田市阿克恰勒乡:深耕特色养殖 激活乡村振兴“畜”能量

新疆和田市阿克恰勒乡:深耕特色养殖 激活乡村振兴“畜”能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5 14: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新疆和田市阿克恰勒乡把培育发展壮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因地制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畜牧养殖,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鼓起增收“钱袋”,让养殖产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5月20日,记者走进阿克恰勒乡托甫恰村村民麦提托合提·阿卜力克木的牛圈里看到,近百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正悠闲进食。麦提托合提穿梭在牛羊圈间,忙着添草、喂料、饮水,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和田市阿克恰勒乡托甫恰村养殖户麦提托合提·阿卜力克木说:“以前种地收入不高,现在靠着科学养殖,去年出栏50多头牛,纯利润就有10万元左右,今年我打算再扩建牛舍,扩大养殖规模。并带动我们村的其他村民一起养牛致富。”

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鼓励农牧民群众发展养殖,该村依托到户奖补项目及“合作社+农户养殖”的养殖模式,统一提供疫病防控和销售服务,有效降低养殖风险,使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元至2000元。截至目前,该村已形成1个养殖合作社、培育10余户养殖大户,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产业发展活力十足。

和田市阿克恰勒乡托甫恰村乡村振兴专干尹国伟说:“目前,我们村的养殖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现有存栏肉牛750头、肉羊1750只、蛋肉鸡1280只。如今,村里的养殖产业不仅让大伙钱包变鼓,更成了我们迈向乡村振兴的 ‘金钥匙’ 。”

在阿克塔什村,养殖模式则别具特色。村民阿依努尔・杰力力充分利用当地胡杨林、草地等天然资源,发展和田羊散养产业。200 只和田羊在广袤的草地上自由觅食野草、灌木,在天然生态环境中茁壮成长。

和田市阿克恰勒乡阿克塔什村村民阿依努尔·杰力力说:“我们家去年养了200只和田羊,养殖成本低、见效快,政府还会给我们定期培训,安排专业人员上门指导防疫。我们去年卖了三批羊,收入7万元左右,销路不愁,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阿克恰勒乡依托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精准把握乡村振兴阶段的利好政策,把畜牧养殖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富农增收的特色产业,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活”起来、群众“富”起来的发展新画卷。目前,全乡肉牛存栏3800余头、肉羊1.2万只、家禽近8000羽。

和田市阿克恰勒乡党委书记王龙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政策引导,积极挖掘、发挥特色养殖业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养殖大户辐射带动产业发展作用,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养殖规模,推动养殖与种植业深度融合发展,力争三年内实现全乡特色养殖产业翻番增值,让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技能、村村能致富’的美好‘钱’景。”(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才让东主 吴旭庆)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