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新疆“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首列“集结中转运输”班列正式发运,满载50组装载着汽车零配件、家电等货品的集装箱,从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缓缓驶出。
此次班列的顺利开行,离不开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海关、中铁集装箱乌鲁木齐分公司的大力支持。据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际陆港公司)介绍,“集结中转运输”模式的启用,将为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注入新动能。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外部环境。受访者供图
国际陆港公司班列事业部班列操作组经理陈志介绍,在传统运输模式下,货物抵达乌西站后,需依次经历卸车、二次配车、重新装车发运等繁琐流程,不仅运输时效低,还容易造成货物积压。而依托“天山号”品牌班列的“集结中转运输”服务,国际陆港公司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
从成本看,“集结中转运输”模式减少了集装箱装卸、搬移等站内机械作业,每组货物可为客户节省约1713元费用;从时效看,通过精简卸车、装车等环节,运输时间节省约48小时,较普通班列运输时效提升约20%。
“集结中转运输”模式主要针对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集结后发运的中欧(中亚)班列货物。国际陆港公司与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海关紧密协作,提前规划货物中转路径与运输方案,实现货物“一次集结、无缝中转、全程直达”,成功突破跨境物流的效率与成本瓶颈。正如陈志所说:“这一创新流程大幅缩短了中转时间,避免了重复装卸带来的效率损耗,真正实现了‘即到即转’的高效运输。”
未来,国际陆港公司将持续深化与海关、铁路等部门的合作,探索更多物流运输新模式,为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新疆经验”,不断提升国际物流通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助力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