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微光”照乡路 文化长廊聚民心——新疆哈密伊州区“微实事”破解基层治理“大课题”

民生“微光”照乡路 文化长廊聚民心——新疆哈密伊州区“微实事”破解基层治理“大课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4 18: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以前夜里骑车像摸黑走钢丝,现在路灯亮得比城里还亮堂。”64岁村民张建华指着头顶的太阳能路灯感慨。她口中的变化,源于2024年12月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卡让拉村竣工的新路灯项目:20盏太阳能路灯沿800米道路次第排开,每盏灯根据环境状况自动调节亮度,从项目申报到“灯亮了”仅仅用了15天。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人大常委会以民生微实事为抓手,精准破解群众“急难愁盼”。花园乡人大代表阿布列里木·依沙克介绍,该路段作为596户1624名村民通往城区的唯一一条乡村主干道路,长期存在夜间出行隐患。花园乡人大主席团通过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后,申请6万元“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这些灯能根据光照自动启闭,天越黑亮度越高。”64岁村民张建华感慨:“以前走夜路心慌,现在能散步赏景,连树叶都绿得更鲜亮了。”

(图为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卡让拉村主干道如今已装好路灯)

随着路灯点亮,村庄同步启动环境提升计划,“路面卫生也更好了,专门安排了三位保洁员。”阿布列里木·依沙克指着整洁的道路补充道。民之所盼,行之所向。路灯亮了,群众的心也暖了,村民们纷纷称赞。这个路灯项目被村民誉为“明星”项目,意为黑夜里明亮的星,谐音“民心”。

(图为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卡让拉村主干道如今已装好的路灯)

距此不到20公里的哈密市伊州区西河街道惠康园社区居委会门前,一座长24米、宽4米的“和乐传习长廊”同样见证着民生温度。这座由当地居民提议、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改建的文化空间,原为社区闲置空地,如今廊内装饰着长城、祥云、牡丹等主题彩绘,与居民共拟的廊名交相辉映。建成以来,各族群众在此演绎十二木卡姆传统歌舞,或围坐畅谈休憩,使长廊兼具文化传承、休闲娱乐、邻里交往等多重功能。

(图为哈密市伊州区西河街道惠康园社区居委会门前已建好的“和乐传习长廊”)

(图为哈密市伊州区西河街道惠康园社区居委会门前的“和乐传习长廊”,各族群众载歌载舞)

惠康园社区依托文化阵地开展红色观影活动,曾两周内组织5场《哪吒之魔童闹海》主题观影,吸引875人次参与。“电影里百折不挠的精神特别激励人。”伊州区惠康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淑娟表示,通过电影包场形式让不同群众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西河街道惠康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推行“代表联络站+”模式,将10名进站代表(含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三级人大代表)编入5个网格。通过“线上+线下、站内+站外、流动+固定”等多种形式,全天候收集群众诉求,定期开展接待选民活动,倾听民生诉求,收集意见建议,畅通民情民意双向反馈渠道,累计形成33条民生建议。2024年以来,人大代表已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安全生产检查、人居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活动6次,惠及群众445户1675人次。

2023年起,哈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快速响应的微实事项目,有效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14个,受益群众达2.6万余人,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真正做到了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

“微实事撬动大民生绝非偶然。”哈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姗表示,从路灯项目15天速办到文化长廊空间,体现着“群众‘点单’——精准‘定单’——代表‘验单’”的闭环机制。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功能,让每件民生实事都成为照进群众心坎的“暖心灯火”。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朱歆柯穆)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