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温暖了,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新分来的青工王哲出院后,先找到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乌鲁木齐西车辆段哈密东运用车间党总支书记孟繁表达感激之情。来自内地的王哲生病住院后,车间党组织立即成立帮扶小组,每日轮流选派2名互助小组成员前往医院端水送饭,让王哲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哈密东站被称为新疆铁路的“东大门”,从兰新铁路、额哈铁路以及红淖铁路支线、哈罗铁路支线进出车辆,以及乌将线、南疆线运输煤炭的出疆列车都要在哈密东站进行车辆技检作业,乌鲁木齐西车辆段哈密东运用车间担负着进疆中欧班列、疆煤外运及所有货物列车出疆的安全“体检”。中欧班列能否顺利走出国门、安全奔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检车员责任重大。他们也被称为中欧班列的安全“守门员”。
暖的是人心,聚的是合力。“车间340名职工平均年龄30岁,青年职工占60%以上,管辖5条线路总计3653公里的安全保证区段。”车间主任孙旭介绍,年轻人多,内地职工多,要把职工们的心聚齐,劲往一处使,先要稳定人心。车间青年职工来自五湖四海,车间党总支通过“一封家书”活动,说成长、谈生活,建立起单位、家庭和个人的沟通桥梁。单身问题困扰着不少青年职工,车间建立脱单档案,实施爱与关怀的“幸福计划”。不定时与地方单位联谊,把车间职工单身档案递交医院、学校等地方牵线搭桥。青工张卷鹏和新疆纵横鸿建公司的郎雪璐相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青工张志刚和哈密红星医院的卞金蓓互留了联系方式,两人相谈甚欢,确定了恋爱关系。车间党组织倾听职工需求,完善关怀机制,打造更温暖、更具活力的工作氛围。
“昨晚一个班就完成技检61列。”跟班作业一夜的车间技术员兰国兵说,车流大,作业量也大,一辆车大大小小300多个部件,在规定的技检时间内进行人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置隐患故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针对青工占比大、业务经验普遍欠缺的实际情况,他们把课堂搬到现场,打造“尖兵小课堂”精品课,常态化开展“嵌入式培训”,在作业过程中为职工答疑解惑,提升技能。目前车间有145名职工取得高级工以上职称,有6名青工走上管理岗位,4名获得“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每到现场都要询问检车员遇到哪些难点问题。”孙旭说,他带领10名青工参与“五小”创新,设计并研制出了快速卸除铁路货车车辆17型车钩钩舌圆销开口销的专用开销器、调整车钩互钩差处置工具、更换枕簧安全卡具等车辆故障处理工具,设计改进故障处理工具10余件。“开展党内技术攻关,解决现场疑难杂症,大大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一班工长徐海瑞说,车间党总支组织各班组党支部党员技术骨干带头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现场作业实际难题,比如通过优化改造车钩调整器,提高了车钩故障处置能力。目前,他们的攻关项目“快速处置机三尾三车辆故障”“开行百辆万吨列车的控制措施”等技术攻关成果,经过改进、推广和运用,切实提升了运输组织效率。
“连接处要检查端墙、钩缓、车轮、车底、侧架……”在车列一边的检车员张效银正带着刚上班不久的徒弟万毅进行技检作业,在快速移动中,一边用检车锤敲击着检查点,一边给徒弟介绍。针对青年职工充满热情,但缺少工作经验、业务不精的实际,车间党员技术骨干、技师与青工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找准青年职工岗位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工作的方向,组织开展常见惯性车辆故障应急演练,包括制动抱闸、管系漏泄、常见故障快速处置各类应急演练,补强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快速处置车辆故障能力。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障中欧班列和疆煤外运列车的安全。”孟繁说,目前,车间要完成日均110对列车的技检任务,哈密东站利用上下行两个作业场日夜倒班作业,仅换闸瓦就有上百块。针对大车流、密集到发、故障应急处置等非正常行车组织实际,车间党总支成立党、团员“突击队”,组织休班人员轮流上岗,主动作为和担当,保证最大限度满足作业场生产需求,确保了新疆铁路“东大门”运输组织的安全畅通。(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沈学武 高有鹏 王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