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随着“疆电入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坤渝直流光传输系统第一通道伊吾至莫高段476.7公里测试连通,标志着我国最长的单跨距无中继光纤传输线路成功投运,刷新了国内单段无中继光纤传输距离新纪录。
本次建成的单跨距无中继光纤传输线段起于220千伏伊吾工业园变电站,止于750千伏莫高变电站,自2024年6月开始施工,2025年4月20日验收,历时10个月。线路全长476.7公里,其中276公里建设于新疆境内,约占全程的57.9%,沿途穿越戈壁、风区、无人区等极其复杂的地形,施工难度极其复杂、自然环境极其恶劣。
为应对长距离传输带来的信号衰减等技术难题,工程选用新一代G.654E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采用高精度直熔工艺,熔接点损耗控制在0.02dB以内,实现光纤线路信号衰减率降低15%;同时创新部署分布式拉曼放大系统和高性能射频处理单元(RPU),大幅提升了信号强度和抗干扰能力。
“该线路建成后,无需增设中继站,即可实现通信信号的高质量长距离传输,确保伊吾变—莫高变近500公里通信信号不间断、无中继、高质量传输,减少设备建设和维护成本,有效降低故障风险,为新疆新能源大规模外送提供高可靠的通信保障。”现场随工验收人员左航表示。
电力通信网络作为超特高压输电工程信息传送的“神经中枢”,承担着大电网稳定控制、信息自动化采集、输变电运行状态监测等重任,其可靠性直接关乎跨区电网调度、设备控制和运行安全。近年来,新疆依托丰富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资源,正在构建“内供六环网、外送五通道”的电力格局,积极推动电力与通信深度融合,赋能新疆电网数字化转型。
此段光纤传输线路的贯通,不仅为“疆电入渝”工程的按期投运奠定了坚实通信基础,也为我国在复杂环境下开展长距离、高可靠电力通信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新疆电网将依托新能源与电力网络,优化通信基建,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能源协同,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及国家“双碳”“数字中国”建设贡献疆电力量。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解鹏、李思恩、何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