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率先在全国应用快速育苗技术培育胡杨幼苗 30万株“英雄树”幼苗将添绿塔克拉玛干沙漠

新疆兵团率先在全国应用快速育苗技术培育胡杨幼苗 30万株“英雄树”幼苗将添绿塔克拉玛干沙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4 19: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2日,在新疆阿拉尔国家农业园区智能温室大棚内,搭载物联网系统的智慧喷灌设备在育苗床上匀速穿梭,细密水雾精准润泽着30万株胡杨幼苗。这些刚破土不久的胡杨幼苗,在育苗盘中尽显生机,也标志着兵团在沙漠干旱区胡杨林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物联网系统的智慧喷灌设备正在育苗床上作业。林国强 摄

“以往,胡杨育苗需要两三年时间,我们通过建立精准调控水肥、智能化管理和标准化育苗生产体系,仅用时3个月,胡杨幼苗就能长到20厘米高。”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志军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应用快速育苗技术培育胡杨苗,不久后,这批幼苗将被移栽至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阿拉尔市金杨镇睡胡杨谷,用于天然胡杨林的生态修复和更新。

据了解,我国胡杨林面积占世界总量 61%,其中 91% 分布于新疆,89%集中在塔里木河流域。多年来,塔里木河好似“脱缰的野马”不断变换着河道,也让胡杨林沿着塔里木河及其支流的河岸分布,成为了阻挡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移的一道天然屏障。随着塔里木河水道变化和气候温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天然胡杨林自然更新能力降低,植被群落结构退化,胡杨林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也逐渐降低,成为沙漠干旱区域生态修复的主要问题之一。

科研团队现场向技术人员讲解胡杨幼苗培育要点。林国强 摄

通过前期多次调研和走访,塔里木大学科研团队结合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阿拉尔当地及周边的生态特点,在阿拉尔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选育出适合在当地的胡杨品种,并使用快速育苗技术在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工厂化、规模化育苗,还同步培育了骆驼刺、白刺、四翅滨藜、苦豆子、柠条等20余种抗逆植物幼苗。

“之前一般采用大田播种培育苗,从播种到出圃,育苗周期一般为2-3年,集约化水平比较低。我们运用育苗技术解决了胡杨规模化繁育技术瓶颈,通过水肥和光周期调控,三个月左右就能长成20厘米高的幼苗,育苗周期也由2-3年缩短至1年,显著提高苗木质量和育苗效率。”李志军表示,这一干旱区胡杨保育修复技术的研发,也将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功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李志军(右一)与科研团队成员查看胡杨幼苗出苗情况。林国强 摄

今后,阿拉尔市还将持续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人工调控构建这些物种,通过 "主木伴植" 模式,形成近自然胡杨群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修复区构建结构完善的植被群落,实现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协同效应,为荒漠生态屏障建设注入“新动能”。(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林国强)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