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贸内外部发展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全力保障外贸平稳运行,实现“开门红”目标。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2025年一季度,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108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951.7亿元,进口129.9亿元。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聚焦“地州+国别”“转正”成为关键词。一是喀什地区增速转正,头部地州市外贸引领作用充分显现。3月份,新疆10个地州市进出口实现正增长。喀什地区、伊犁州、乌鲁木齐市、博州进出口分别增长111.1%、164.2%、51.6%、100.3%,规模合计占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7%。一季度,喀什地区扭转了前2个月进出口下降的状况,外贸规模独占鳌头,进出口255.3亿元,增长1.7%;伊犁州、乌鲁木齐市、博州进出口分别增长65.7%、33%、18.9%,4地州市合计对全区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127.8%。二是主要贸易攸关市场增速转正,部分新兴市场迎来新增长。3月份,新疆对中亚五国、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8.3%、348.6%,实现止跌企稳。一季度,新疆对前两大贸易市场中亚五国、东盟进出口分别占52.7%、13.2%。对非洲、西亚、拉美、中东欧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动能强劲,分别增长42.9%、88.3%、108.8%、75.5%,合计占11.1%。反映出中亚五国传统市场对新疆外贸贡献的比例在下降,东南亚、欧洲市场潜力释放,以非洲、西亚、拉美、中东欧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规模已与东盟等主要市场旗鼓相当。
聚焦“企业+出口”,外贸动力短期爆发,长期促稳的基础仍需厚植。一是民营企业稳居我区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民营企业发挥经营灵活度高、市场适应性强等特质,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千方百计拓展外贸业务,出口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充分彰显。一季度,新疆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5%,占94.7%,拉升新疆外贸进出口16.3个百分点;外资企业进出口5.3亿元,增长6.8%。二是主要优势出口商品实现集中式增长。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份额提升,助推出口结构优化升级,出口增长38.5%,占39.6%,其中灯具照明装置、汽车零配件、家电、电工器材、电子元件出口分别增长56.4%、20.2%、57.4%、10.5%、120.7%。
聚焦“平台+结构”,外贸创新要素、活力激发培育等富有弹性空间
一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发挥全区稳外贸重要牵引作用。2023年11月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自贸区贸易值占新疆外贸总值的比重稳步上升,一季度新疆自贸区合计进出口453.7亿元,占41.9%。同期,新疆4个综保区合计进出口405.7亿元,增长9.7%,占37.5%
二是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新疆一般贸易规模跃升为新疆第一大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66.7%,占50.9%,对整体外贸贡献最为显著,反映企业自主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此外,随着我区与周边国家持续深化互联互通,以边民互市贸易方式进口增长136.6%,规模较我区推进新边民互市转型发展的2019年同期增长23.5倍。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宋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