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丝路瑰宝 传承中华文脉:新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行时

守护丝路瑰宝 传承中华文脉:新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行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2 12: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动员会顺利召开)

中国日报乌鲁木齐4月11日电 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动员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本次主题宣传活动以“守护丝路瑰宝 传承中华文脉”为主题,旨在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汇聚各方力量,共筑文明传承的桥梁,为新时代的文化润疆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23年11月起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此次普查是我国时隔16年再次开展的全国性文物调查,也是“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普查范围覆盖我国境内的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旨在全面摸清文物家底,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

新疆作为文物资源大区,拥有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现存文物点达9542处,有 1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62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 处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些珍贵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西域都护府、唐安西都护府、元代宣慰司、清代伊犁将军府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治理;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遗存展现了多宗教并存和中国化的过程。新疆作为多民族、多文化交汇之地,文物是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具象遗留。此外,新疆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和毛泽民故居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篇章。

然而,新疆文物资源“点多、面广、线长”的分布特点,使新疆文物工作具有独特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党志豪认为:“新疆由于历史上的环境变迁,许多文物遗址位于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这种分布特点使得文物保护利用面临客观条件限制,但也减少了现代开发对文物的破坏。”为全面掌握全区的文物资源,新疆已开展多个野外专项调查,并启动荒漠区和边境区专项调查。

此次文物普查不仅是对资源的全面盘点,更是推动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契机。通过科学规划与有效利用,新疆正努力让沉睡的历史遗珍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书写贡献边疆力量。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罗琪)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