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太空牧草种子”落户和田了

厉害了!“太空牧草种子”落户和田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28 10: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疆重大科技专项--主要农作物航天诱变新种质创制与创新利用项目航天搭载牧草种质今天首次落户新疆和田地区,研究团队计划对四翅滨藜、苜蓿、饲用小黑麦种子进行培育试种,项目落地成果转化后将推动和田牧草种源创新、种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专家正在试种太空四翅滨藜种子。(阿卜力克木·巴依孜摄)

“太好了,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的两位专家带来的1050粒太空四翅滨藜种子今天在我们这里首次试种啦!”3月25日,和田县农业产业先导区四翅滨藜育苗基地负责人王泽忠激动地告诉记者。那么上过太空的种子和普通的种子有什么区别呢?现在就来听听专家的解读吧。

四翅滨藜幼苗。(阿卜力克木·巴依孜摄)

“这个项目是借助航天工程育种的高新技术手段,通过利用空间环境中的高能离子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复杂的电磁环境等多种因素,对搭载的植物材料进行诱变处理。这种诱变作用能够使植物材料产生出常规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新类型、新性状和新基因。通过精心筛选出具有遗传性且有益的变异材料,再经过地面的多代选育,最终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研究员田聪介绍说。

据了解,该项目四翅滨藜育苗筛选工作在和田县开展,苜蓿、饲用小黑麦航天搭载种质试种筛选工作在洛浦县同步开展。

“我们计划用3-4个月的时间开展育苗,筛选出苗期表现优良的这个种质资源,然后把它移栽到这个沙漠当中,筛选优良的这个成年植株,采用这种扦插或者实生苗的方式进行扩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研究员田聪说。

“希望通过这次太空育种,培育出生物特性更优的四翅滨藜新品种,更好地造福和田生态,引领推动四翅滨藜治沙富民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田县农业产业先导区四翅滨藜育苗基地负责人王泽忠说。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张淑华 阿卜力克木·巴依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