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亮:匠心筑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刘培亮:匠心筑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20 19: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刘厂长身上这种苦干实干的石油人精神一直在深刻影响着我们。面对塔河目前这种复杂的油层条件,刘厂长也是身先士卒,走在前面,带领我们广大的技术人员精耕细研、实事求是地来不断提高塔河的采收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技术员赵德林赞誉道。

图为刘培亮(右二)和同事们在一起 (王建强 摄)

从基层一线的技能操作岗到技能大师、管理骨干,自治区劳模、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刘培亮21载如一日扎根采油一线,以对油藏效益开发的执着钻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精神,在广袤的油田上,默默耕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倾尽全力。

3月19日,在位于新疆库车市塔里木镇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开发研究所,刘培亮召集开发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对已提升改造并使用一月有余的Petrel软件雕刻的三维模型展开科研论证。Petrel软件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勘探与开发领域至关重要,主要用于分析地下油气资源的走向分布和地质构造,为制定科学采油方案提供有力支撑。此前,采油使用的是科研单位统一研制的分析软件,该软件在砂岩油藏中表现尚可,但面对塔河油田的碳酸盐岩油藏时,却暴露出出油量低、产能低下的问题。刘培亮带领技术团队日夜奋战,潜心攻关,针对性地采用注气驱、泡沫驱等多种驱油方式。经过无数次反复实验,终于在一个月前于10419井组试验成功。

刘培亮说:“自从我们使用了新的模型以后,现在的精度比原来更高了,10419这个井组,自从通过这个模型刻画以后,日产能由前期的每天30吨提升到每天80吨,效果非常明显,含水也从前期的90%多下降到70%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大部分油井步入高含水期。由于层系单一,缺乏接替层,部分油井不得不关停。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的职责与使命,刘培亮带领油藏技术人员对80口单井逐一深入分析、详细论证,引入碳酸岩周期注水技术,提出区域均衡注水新思路。这一举措使4个井组的开采效果得到明显改善,19个井组维持生产稳定。以酸压、转层、注水为主导的治理方案实施后,累计增油9万吨,增加可采储量87万吨,创造经济效益达2亿元以上。

刘培亮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种责任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我们实际的行动,尤其是当看到每一滴原油,每一吨原油,从油井产出来以后,然后输到我们联合站,将来进到千家万户以后,我们的每一方天然气为千家万户来实现我们的保障民生,保障能源安全这个方面,心里感觉到无比的自豪。”

多年来,刘培亮始终坚守采油一线,对每口井的技术参数都了如指掌,精心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油方案。他带领团队创新建立能量指示曲线、“332”动静结合分析法、PDA分析法等6项技术方法,将注水、注气储量动用率提升近10个百分点;形成基于油藏精细描述的建模数模一体化关键技术、堵调驱一体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等10项新技术。这些技术累计增油超60万吨,老井自然递减率从21.4%降至12.3%。团队先后攻克20多项技术难题,连续两年荣获西北油田分公司一等功项目。

懂技术、会管理。作为油田油藏领域的领军人物,尽管身份不断转变,但刘培亮为国奉献能源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身经验传授给更多人,培养出更多高技能的油藏技术人才,开采出更多原油,为国家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践行匠心筑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伟大使命。

刘培亮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然把保证国家能源安全作为我最重要的责任、最重要的使命,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为我们的国家端牢自己的能源饭碗,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王建强 王雪妮 连鑫龙)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