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农垦集团:多链聚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塔里木农垦集团:多链聚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13 19: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走进新疆塔里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垦集团),红枣期货交割库内叉车来回穿梭,一箱箱包装精美的红枣整齐码放在货架上,等待交易;阿拉尔市供销疆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直营店内,市民争相选购果蔬……

在红枣期货交割库,工人正在运输红枣。潘许 摄

塔里木农垦集团由原新疆兵团第一师棉麻公司、第一师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新疆阿拉尔聚天红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涉农企业重组整合成立,布局涵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自2024年6月重组以来,农垦集团以全产业链闭环为引擎,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增强了经营能力,在联农助农、稳价惠民、产业升级方面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截至2024年末,农垦集团营收突破103亿元,带动就业6000余人,平抑辖区菜价超15%,成为第一师阿拉尔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力量。

农垦集团红枣期货交割库外,一箱箱即将外运的红枣。董冰玉 摄

“从过去企业‘各自为战’到如今通过全产业链整合,我们实现了‘1+1>2’的聚变效应。”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俊强说。重组后的农垦集团,将46万亩耕地、25万吨皮棉加工生产线、5万吨红枣及1000吨白酒生产线、110万立方米冷链仓储以及30万吨棉花期货交割库和3万吨红枣期货交割库等资源深度整合,构建起“前端联农、中端强链、后端拓市”的闭环体系。

2024年,农垦集团收购第一师阿拉尔市46%的籽棉和80%的红枣,通过订单农业覆盖超3万名农户,加工环节的皮棉优质率提升至63.83%,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创新管理模式成为提质增效的关键。重组后的农垦集团,以惠垦肥业为主体,整合沙海节水、供销益田等4家企业,推行“一厂四区”集约化运营,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统领作用和协同效应。

供销疆源形象店内,市民在选购果蔬。董冰玉 摄

针对群众反映的“买菜难、菜价贵”问题,农垦集团推出直供闭环模式,建成6家标准化直营店,通过“统一采购、配送、价格、服务”管理模式,减少3-5层中间环节,流通成本直降20%。供销疆源公司综合部部长于孟钊说:“各直营店每日推出5-8种‘平价菜’,带动周边市场蔬菜、水果零售价分别下降15%-20%和5%-10%。我们与团镇大棚种植户签订协议,破解‘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困局,切实平抑辖区物价。”

在民生保障领域,农垦集团承接第一师阿拉尔市政府、公安系统、教育系统及企事业单位等91家单位食堂配送业务,配送份额占师市辖区的70%;农资销量占师市市场份额33%,成品油销售突破10万吨;常态化储备原粮1万吨、大米100吨、面粉100吨、食用油200吨,构建起坚固的粮食安全防线。

农垦集团大厅内,红枣期货交易信息在大屏上实时滚动。潘许 摄

在阿拉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来自和田、若羌、喀什等地的红枣堆满仓库。农垦集团通过整合南疆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聚天红果品交易市场资源,激活“冷链+资金+期货”动能:2024年冷链仓储使用率达70%,跨区域农产品入库量同比增长83.3%;创新“存货质押”模式,与民营企业合作累计开展红枣质押1.2万吨、苹果质押2708吨、香梨质押7441吨,解决民营企业销售难、资金周转难等问题;2024-2025年度聚天红红枣期货交割库仓单注册量位居全国第一,推动红枣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潘许)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