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助力名师培育

克拉玛依市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助力名师培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04 19: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在全疆率先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并同步优化“油城名师”选拔培养机制,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两项改革相辅相成,既提升了校长队伍的管理效能,也激发了教师群体的成长动力,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教育人才梯队。

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地,治校水平全面提升

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此次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日前,克拉玛依市完成首轮校长职级评定,68名在职校长获评相应职级,包括特级、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级,校长职级序列共设4级9档,标志着校长职级制改革在该市全面落地。

此次克拉玛依市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旨在充分调动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该制度建立了涵盖校长资格认定、选拔聘任、职级评审、考核评价、绩效激励、制约退出等一体化、全流程的管理体系,为校长队伍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通道。

作为克拉玛依市南湖小学校长,黄志在日前的首轮校长职级评定中,被评为高级校长。黄志表示:“校长职级制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激励。作为高级校长,我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引领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师生创造更优质的成长环境。”校长职级制具有完整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这也促使校长们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以满足新时代教育管理的高标准要求。

(图为克拉玛依市南湖小学课间实验桌。克拉玛依市南湖小学供图)

未来,黄志计划进一步拓展南湖小学的特色课程体系,依托职级制改革赋予的自主权,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他还将利用校长储备梯队人才培养机制,与其他优秀校长展开深度交流,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共同助力克拉玛依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油城名师”升级,教师队伍建设提速

在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同时,教师梯队培养也迎来重大突破。2025年2月,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修订出台《克拉玛依市“油城名师”选拔培养管理办法》,评选规模从原有50人扩展至1300人,占全市专任教师总数的30%,形成“卓越、骨干、青骄”三级梯队,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跃升。

本轮改革加大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力度,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也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与此同时,市政府积极引进外地名师名校长,以“一事一议”方式提供相应待遇,进一步增强克拉玛依教育品牌的竞争力。

近日,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思政教师胡春平荣获"卓越教师"称号。面对荣誉,她坦言:“既诚惶诚恐,更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一线教师的重视。”

(图为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胡春平在给学生上思政课。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供图)

“教师思想转变是育人关键。”胡春平透露,她所在的学科组与语文学科联合开展“古诗文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认同的力量。同时,她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研究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实施建议,打造了一系列典型教学案例,并入选自治区重点项目。她认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幸福感,让他们在奋斗中感悟价值,真正实现从“生命”走向“使命”。

校长职级制改革与‘油城名师’计划相辅相成,前者提升了学校的管理能力,后者强化了教学质量,两者共同推动了一套更加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校长职级评审对其治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师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精进;名师梯队的构建则让优秀教师资源覆盖更广,缩小了区域、校际差距,让优秀教师的影响力辐射更多学生。

持续深化改革,打造高质量教育标杆

政策落地只是第一步,后续执行与优化才是关键。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将持续推进“油城名师”选拔、校长职级评定、名师工作室建设等工作,确保政策高效落实。同时,各部门将加强监督管理,不断优化配套措施,确保改革真正惠及教育工作者与全市人民。

克拉玛依市此次教育改革,不仅让校长与教师的成长路径更加明晰,也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培养名师、名校长,打造名校,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克拉玛依教育事业,合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支专业素养更高、创新能力更强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将为克拉玛依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2030年教育强市提供人才驱动,为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助推区域教育迈向新高度。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朱歆柯穆)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