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塞外江南”令人“萄”醉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塞外江南”令人“萄”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29 21: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可克达拉电(记者 秦峰)采访团一行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克达拉市67团葡萄园种植基地,绿色的藤叶爬满支架,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紫得如霞,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果香,令人“萄”醉。

张裕集团总农艺师、兵团葡萄酒产业联合会理事长程国利正在查看葡萄涨势。“这是我们的葡萄种植基地,品种是马瑟兰,这是中国葡萄酒所用原料最佳产区,是葡萄酒的绝佳生产地。”目前我们在新疆有4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占全国生产基地的70%。

程国利说,我们种植方式也非常先进,采取“一面坡”形式,葡萄集中在中部生长,既又有利于种植、打叶,又有利于采摘。

据了解,新疆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西端,三面环山,地处北纬43°49′-43°53′度。‌这一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优质葡萄酒的生产基地。伊犁河谷以其“塞外江南”著称,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4℃,日照时数达到2870小时,四季分明,秋冬季节气温下降缓慢,为白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的出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伊犁河谷与著名的波尔多地区在纬度上有重合,这使得伊犁河谷的葡萄酒在风味上与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有相似之处,为葡萄酒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品尝体验地点。

在葡萄园里,全功能智能拖拉机机器人正在进行摘叶作业,“摘叶是为了让葡萄更多接受日光,酿品质更好的葡萄酒。”青岛沃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说,我们这台智能机器人,能实现葡萄种植全流程剪枝、打药、除草、绑蔓、东剪等自动化。单套设备能管理2000亩地,大大减少葡萄种植所需人力,提高效率。实现无人驾驶,全机械化,世界领先,目前正逐步示范推广。

六十七团从2011年开始种植酿酒葡萄,历经13年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已成为伊犁河谷最大的酿酒葡萄种植产区。现有葡萄酒加工企业5家,企业年加工能力1.5万吨,创建品牌8个。现有酿酒葡萄种植合作社7家,入社种植户1000余户,其中12连的强盛合作社、13连辉盛合作社为兵团级产加销一体化农工专业合作社,共注册5个葡萄酒品牌。

“优质葡萄酒是七分种植、三分酿造。”六十七团副书记李强说,我们把标准化建设作为产区提升的保障。2023年酿酒葡萄基地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注重品种培优,在主栽品种赤霞珠的基础上引进、推广马瑟兰等8个小品种1500亩,满足混酿需求。注重品质提升,推广酿酒葡萄“厂”字形、“一面坡”整形技术4000亩,通过绿色种植,科学合理控制产量,提升原料品质。注重品牌打造,聚焦产区品牌和产品品牌宣传,擦亮伊犁河谷黄金产区名片。

六十七团把支持葡萄酒企业发展壮大作为做强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全力提升葡萄酒品牌知名度,积极鼓励企业参加柏林葡萄酒大奖赛、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奖赛、亚欧博览会、“春秋季”糖酒会等各类展会赛事30余次,获得奖牌200余枚,近两年更是荣获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大金奖12枚,金奖52枚。

李强说,我们以保基地、精管理、提品质为目标,积极构建“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发展模式,让企业融入葡萄酒产业发展全过程。发挥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作用,实现100%订单销售,在农户和企业间形成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给葡萄种植农户吃上“定心丸”,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 毛卫华|秦峰)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