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安全精准 新疆和田首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和田正式“上岗”

更安全精准 新疆和田首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和田正式“上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06 13: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5日,新疆和田地区首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脑科病院院长、教授刘卫平的指导下在和田新生医院正式投入使用,一台以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神经外科辅助下的脑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正在进行。

神经外科辅助下的脑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正在进行。

上午9时,医护人员为患者阿某做好了术前准备、机器人定位、麻醉等工作,随即开始手术。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利用机器人的精准自动导航功能和定位服务,很快就找到了患者脑部的病灶并进行精准引流,确保了手术过程的流畅性和高效性,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医护人员正在操作机器人进行精准定位。

西安市人民医院脑科病院院长、教授刘卫平说:“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精准度和稳定性高,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它的全景导航功能让手术路径的选择更加科学,可以精准穿刺,有效避免了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医护人员利用机器人为患者开展手术。

患者阿某几天前突发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就近就医被确诊为右侧小脑脓肿、右侧中耳胆脂瘤,而当地无法开展此类手术,一家人了解到近期新生医院不仅邀请到了知名专家,还引进了机器人设备,便立即前来治疗。

患者家属艾拜都拉•阿布睹克热木说:“刚才专家出来告诉我们弟弟的手术很成功,我们很开心。”

西安市人民医院脑科病院院长、教授刘卫平正在与患者家属交谈。

刘卫平说:“今天手术很成功,术后要做好继续抗感染,逐步让他尽快把这脑颅内脑脓肿控制下来,颅内炎症控制好,就会慢慢恢复。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把优质的医疗技术资源带到基层,通过深度的合作、举办培训班、讲座和邀请国内的一些专家来进行新技术推广,促进和提高和田地区医疗技术的发展。”

刘卫平在现场为和田当地医生讲解手术要点。

据介绍,最初的开颅手术,需要医生用影像辅助、肉眼观察病灶部位,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根据影像资料提前规划手术路径,一台手术大约需要6小时以上。而现在的手术机器人,结合现代影像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渐形成神经导航技术,手术平均用时仅1小时,创口仅1厘米,误差率为0.1毫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信息化、程控化、智能化手术机器人在和田的应用,不仅进一步拓宽了和田地区机器人手术病种诊疗范围,也推动着整个和田地区医院外科整体水平的提升,标志着和田地区微创、精准外科时代的到来。

和田新生医院院长、外科副主任医师米吉提·阿不拉说:“我们将着力融合智能先进设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精尖的手术团队,形成智慧医疗新质生产力,让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群众。”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闫兆霞 穆拉提江)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