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准确把握中央对口援疆工作的实质内涵,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扩大援疆工作效益,以“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依托“丝路同源 智惠闽昌”福建省智力援疆柔性人才引进平台,为新疆昌吉市柔性引进了多个专家团队,昌吉市人民医院引进的主攻康复学科建设的“小组团”援疆团队-“重点薄弱科室柔性援疆专家人才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在全面提升病患高质量康复领域释放出了巨大能量。
融合学科队伍夯基础
昌吉市人民医院是昌吉市属农村及城市社区三级医疗网骨干单位和最主要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阵地。按照原卫生部2012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该院作为国家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于2021年10月设置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中心),该科室是医院54个科室中组建最晚的一个科室。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发展,许多疾病已经成功完成临床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功能性障碍,导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致使其无法顺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昌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刘犇表示,就目前的环境看,患者对健康服务的“后半篇”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康复治疗需求,泉州分指挥部通过“丝路同源 智惠闽昌”福建省智力援疆柔性人才引进平台,成功引进泉州市德化县医院赖宏忠、许镇东、毛文浒三位专家组成的“小组团”援疆团队到昌吉市人民医院开展康复专业的帮扶工作。
图为福建援疆泉州分指与德化县医院“小组团”援疆团队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此次“小组团”援疆的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和预期效果。(崔越 摄)
作为团队队长,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县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赖宏忠对这一项目信心十足。从事临床工作33年的他,已经先后两次来昌开展实地指导帮扶,在进行多方调研了解后,他以《康复学科建设之路》为题在项目实施医院作报告,同时,在打破科室壁垒,形成全科康复理念领域做了积极尝试,他表示:“结合医院的实际,正在编撰的三年康复学科发展规划,能够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设备购置、诊疗流程、科研能力等多个层面进一步夯实昌吉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建设基础,更好地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申报初期,考虑两个结合,一个是受援地对该项目需求迫切,另一方面德化县医院康复医学实力雄厚。”昌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援疆专技人才康宝财介绍说,德化县医院康复科组建于2013年,作为地市级重点专科,该院康复治疗长期与国内顶级康复治疗专家学者开展合作,并成立“王玉龙名医工作室”。此次“小组团”援疆项目,采用“团队带团队”的形式,与现有的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医疗援疆团队在学科建设、队伍培训、骨干帮带等方面互相支撑、形成合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新型康复模式获普赞
今年4月,昌吉市第二中学学生陈某在骑乘电动车时,突遇车祸,后经昌吉市人民医院骨科专家诊断为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在实施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及左侧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术后三个多月,陈某仍无法下地行走。
针对这一案例,赖宏忠“小组团”援疆团队为陈某进行了会诊,结合胫腓骨CT检查及康复评定情况,判断陈某已经符合下地步行功能训练条件。团队专家、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医院主管治疗师毛文浒携医院康复治疗师韩艳、闫俊婕等人帮助陈某进行了站立、重心转移、迈步训练等专业系统化的康复训练后,陈某已经可以独立行走。
毛文浒表示,目前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很多只选择现代康复治疗或者传统康复治疗,但“小组团”援疆团队带来的新型康复模式,在现代医疗设备辅助康复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对神经康复、外周疾病和肢体康复效果十分明显。
图为赖宏忠“小组团”援疆团队与昌吉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探讨如何进一步扩大康复医学科的覆盖范围,将中医与现代康复医学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崔越 摄)
“除了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模式外,赖宏忠“小组团”援疆团队还在现有设备的潜能开发利用方面做了新的尝试。”昌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师韩艳介绍,医院原有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大多用在肌骨疼痛方面,团队专家毛文浒以《体外冲击波在康复科的临床应用》为题,在科室进行专业培训,大大拓展了医护人员对体外冲击波治疗适应症的认识,并大范围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中枢神经损伤等领域,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康复医学的推广来自患者对康复疗效的认可。”赖宏忠表示,昌吉市人民医院年门诊数量44万人次,住院人次3万余,各类手术8000余台次,从这些数据分析,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市场十分广阔,加之西北地区中风、偏瘫等疾病多发,推广全疾病领域的康复理念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对守护各族群众身体健康意义长远。
三级康复网络惠患者
康复医学要真正惠及群众,就要在解决康复网络最后一公里的上下功夫,最终实现足不出户的康复医疗服务。
“小组团”援疆项目实施期间,援疆专家深入昌吉市乡镇、街道、社区全面了解基层康复网络建设。
宁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昌吉市人民医院总医院的医共体成员单位,中心于2023年9月正式挂牌为自治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在康复治疗方面基础条件十分优越。
在“小组团”援疆团队指导下,宁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已有的器械、沙疗等项目向康复治疗领域拓展,很多患者从中受益。
家住昌吉市宁边路街道新城嘉苑小区居民曹某某,今年57岁,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后正中突出、椎间盘水平椎管狭窄症多次住院治疗,在得知街道社区中心康复治疗开放以后,他就近诊治,省去了不少麻烦,中心给予针刺、拔罐、微波、电脑中频治疗等中医治疗,加之康复锻炼指导,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这里不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还给予康复锻炼指导,离家又近,真是省钱又省事”曹某某表示。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群众的康复需求,“小组团”援疆团队一行深入阿什里乡天鹅小镇调研康复医疗需求。图为团队队长赖宏忠入户为患者义诊。(崔越 摄)
高质量的康复治疗还要国内尖端医疗团体的介入。“小组团”成员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县医院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与外联部主任许镇东介绍说,德化县医院在康复治疗方面已经建成包括康复医学名医师在内的5个名医工作室,并和深圳大学总院等医疗机构建成精准医疗研究中心,未来这些资源和技术都可以向昌吉市延伸,将通过以院包科、专科联盟等方式,协同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等技术攻关,并围绕医疗人才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推进闽昌康复治疗同步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健康惠民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昌吉市推行的‘医共体’、‘家庭医生’等项目已趋于成熟,这为康复治疗网络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赖宏忠表示,“小组团”援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致力构建“医院临床科室+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家庭”的三级康复医疗模式,以满足未来各族群众康复服务需求。
“根据规划,昌吉市将在今年底在建成昌吉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治中心,其中规划的‘国医馆、微创中心、母胎中心和康复中心’是学科建设的重要项目,‘小组团’援疆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当下发展之需,更是服务昌吉市医疗发展长远之策,也为康复学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昌吉市委副书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指挥长蒋文强表示,今后,泉州分指挥部将更加注重智力援疆成效,不断柔性引进援疆专家团队来昌开展智力服务,进一步扩大援疆综合效益,让更多援疆成果惠及昌吉各族群众。(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马月 王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