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新疆阿勒泰牧民转场路上升起的炊烟

花香遍野,牧歌悠悠。在阿勒泰的夏季牧场,云朵仿佛低垂至草原之巅,哈萨克族牧民的身影在金辉中绘就坚韧自由的轮廓。成群的牛羊散落在旷野之中,悠闲地咀嚼着天然美味。

文化中国行|新疆阿勒泰牧民转场路上升起的炊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15 11: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花香遍野,牧歌悠悠。在阿勒泰的夏季牧场,云朵仿佛低垂至草原之巅,哈萨克族牧民的身影在金辉中绘就坚韧自由的轮廓。成群的牛羊散落在旷野之中,悠闲地咀嚼着天然美味。

哈萨克族,他们在无垠的苍穹之下绘就游牧文化的诗意长卷。他们以转场的脚步丈量大地,遵循着古老的游牧传统,与自然和谐共存。

在漫漫转场的路途中,牧民们卸下一日的风尘与疲惫,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感谢大自然的馈赠——那就是烹饪一道传统美食。

牧民们围坐在一起,低声细语,分享着转场路上的奇遇。他们从储物中取出食材,那些食材经过时间的沉淀与风霜的锤炼,每一条纹路都蕴藏着马背民族的生活秘籍。

人生幸事,八九不离“食”风干牛肉,是时间的艺术品,经过精心挑选的牛腱,在阳光与风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失去水分,保留了天然牧场的精髓与牧民生活中的智慧。

熏马肠则是另一番匠心独运,新鲜马肉经巧手灌制,烟熏火烤后,化作哈萨克族的招牌美味。这些食物,不只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哈萨克族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

在转场文化中,烹饪的准备工作虽简洁明快,然而其烹制过程更是质朴无华,这大概就是牧场上独特的烹饪审美。

味道,总是能穿越时间,凝聚成家乡味。茶壶中的风干肉在火光中慢慢变得柔软,香气四溢,纯粹的食材在牧民手中化作温暖佳肴。

火焰跳跃,如同草原上的音符,奏响一曲悠扬的旋律,讲述着牧民与这片土地千丝万缕的联系。茶香与肉香交织,如同牧民们的生活,简单却充满韵味。

当厚重悠远的风味因火候凝聚在风中,风干肉炖煮熟透,牧民们小心取出装盘,浓郁的茶汤与肉油完美融合,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

鲜味是前调、油香而不腻是中调、再来一口暖汤是完美的后调,没有多余的繁杂,茶水将风干的本味化作高汤,油脂也被冲淡却保留着清香,滋味就这样流转在毡房,家人围坐一起,共享这份热气腾腾的茶壶肉,每一口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

这顿实在的晚餐,不仅是在满足生理之需,更是一次心灵的滋养与慰藉。它继承传统转场文化中的味道,将家庭成员紧密联结,将哈萨克族美食的丰富历史与当下意义巧妙串联。茶壶肉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更承载着哈萨克族深厚的情义。哈萨克族会把无尽的思念倾注于马背上的行囊,茶壶肉亦在茶香与高汤的氤氲中,将特有的风干肉与熏马肠风味,成为永恒不变的情感标志。

自然在牧场上似母亲一般生养万物,却永不据为己有。在阿勒泰,牧民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依,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是对生命循环的领悟。在这里,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共生共荣,共同成长。

生活无解,牧场上的美食却有着人生的答案,那就是如着浓烈风味一般的热爱。在漫长的游牧旅程中,牧民们学会了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可能。茶壶肉,正是这种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种烹饪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对家的解读。

万壑至此平,天地一色青。在新疆阿勒泰,哈萨克族以独特的方式彰显着民族精神,矢志不渝地追求着美好生活,烟火人间,被揉碎放进了牧场生活。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凭借满腔的热情与不懈的勤劳,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增光添彩,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在浩渺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哈萨克族每一次的迁徙转场,都是对这片土地情感的延续。同样,每一次烹饪的细火慢炖都在诉说着古老民族的精神与温情,是对和谐共生理念的深刻诠释。

视频剪辑:马倩妮

素材来源:阿勒泰市宣传部供

(中国日报新疆站记者毛卫华|马倩妮)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