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态滋养唤醒沉睡千年胡杨

十年生态滋养唤醒沉睡千年胡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08 19: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蜿蜒曲折的塔里木河静静地横亘在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在新疆塔里木河中上游傲然挺立着数以万计的胡杨树,它们以耐旱、耐盐碱、抗风沙的顽强生命力,与流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倔强地抗争着。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金杨镇还存在着一片3万多亩干枯的沉寂胡杨。

下半部树皮剥落的胡杨又发新枝。朱志升 摄
大漠胡杨树经过生态补水后焕发生机。朱志升 摄

分区巡护 让干枯胡杨挺立倔强

70年来,兵团第一师就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屯垦戍边,他们以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顽强拼搏精神,在塔里木河两岸建造出一片片大漠绿洲和一座座军垦现代新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师阿拉尔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那些沉睡的干枯胡杨终于迎来了重生曙光。

经过生态补水的干枯胡杨林壮观场面。刘云 摄

“看,这些上半部分干枯、下半部分老树皮还没脱落的胡杨树,经过生态补水后,有的枝丫开始返青,有的从根部或根系长出胡杨苗……”在十四团金杨镇睡胡杨谷景区,护林员顾天鹰指着一座沙包上一棵半秃的胡杨树兴奋不已。

十几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启动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不断扩大森林、湿地、湖泊面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出了努力。

顾天鹰从事护林工作已有15年。他深有感触地说:“保护野生胡杨,只有双管齐下,才是最佳的治理方法。”

干枯的胡杨树焕发生机。刘云 摄

顾天鹰提到的“双管齐下”,就是保护和补水。他回忆道,刚接任护林员时,每天仅限于骑着摩托车在荒漠戈壁里转悠,查看有没有人破坏胡杨林、偷猎野生动物。

上世纪末,社会上掀起“胡杨热”。最初,是那些所谓的户外徒步者将枯死的胡杨树干带回家,做成室内或院落里的装饰物;更有喜欢根雕的人,偷挖一些粗大而古老的胡杨树根,经过加工处理做成根雕,有的甚至做成精美的茶台。

“这种情况,我遇到过好几次。”十年前,顾天鹰在巡护胡杨林过程中,经常遇到偷运胡杨树干、偷挖胡杨树根现象,一些尚未完全枯死的胡杨遭受了空前劫难。

随着林长制工作的全面推行,各团镇加大保护胡杨的力度,在野生胡杨林区域进出口设置检查点,杜绝乱砍滥伐行为。顾天鹰说:“我和其他护林员每天轮班,就像打游击战一样,无论寒暑,都蹲在沙窝子里监视周围的动静。”

目前,十四团金杨镇地域共有21万亩国家级重点公益林,3万多亩干枯胡杨,配置21名护林员划分片区进行管护。顾天鹰担任这支护林队的队长。

“虽做好了生态保护工作,但补水才是大事。”顾天鹰介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一部分活着的胡杨“渴”得半死不活,亟待补充水分。

疏通水渠 让农业废水滋养干枯胡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19年初,第一师阿拉尔市积极向自治区提出关于塔里木灌区沙漠边缘野生胡杨林区补水的请示,以便改善阿拉尔市周边的生态环境。6月份,自治区水利厅和自治区林草局联合下达实施胡杨林区生态输水通知。

伸向沙漠干枯胡杨林的人工水渠。朱志升 摄

听到这个大好消息,顾天鹰激动得一夜没睡着觉。他高兴地说:“天天盼着大渠里来水,这些胡杨得到浇灌后,自然生态就能逐渐恢复。”

2020年以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先后投入2250万元,新建塔南二干渠七支干渠生态输水渠道,在塔南二干渠建成22公里的护堤工程。2021年,又在塔南二干渠六支渠新建3个新的生态输水口,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8个,为生态输水的安全性和多区域性奠定了基础。

十四团金杨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宋银涛介绍,塔南二干渠已运行40多年,主要向十一团花桥镇、十二团塔南镇、十三团幸福镇、十四团金杨镇输送农业灌溉用水。由于土壤盐碱化程度高,这些团镇都需要通过放水排灌的方式,将土壤中的盐碱排走,而排出的水便成了“农业废水”。

“这些水只是盐碱含量比较高,并无工业污染成分,而胡杨耐盐碱,不会对其造成危害。从2019年开始,我们在塔南总干排新建闸口,将农业废水引到干枯胡杨边缘进行浇灌。”宋银涛说。

春天的天鹅湖一角,白鹭在芦苇间栖息 。朱志升 摄

近五年的补水,使以前纵贯胡杨林间的洪沟变成了湿地,十四团金杨镇增加了800多亩的水域,天鹅、白鹭、水鸡、野鸭等鸟类纷纷来这里繁衍生息,被誉为天鹅湖,不仅引来了游客,枯胡杨也有了可灌溉的蓄水池。于是,十四团金杨镇挖了一条8公里的渠道,向荒漠深处引水。沉睡的胡杨得到滋润,重获生机。

谈到生态改善的好处,宋银涛说:“持续进行生态补水,不仅扩大了湿地面积,还能通过自然洪沟、古河道和人工水渠,将湿地的水源向周围的干枯胡杨区域继续延伸。这就是干枯胡杨获得涅槃重生的关键所在。”

持续补水 让千年沉睡胡杨焕发生机

第一师阿拉尔市水利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十一团花桥镇、十二团塔南镇、十三团幸福镇、十四团金杨镇4个单位国家级重点公益林36万多亩累计争取生态输水量近3亿立方米。

“这些年,经过生态补水,有两三百棵胡杨树竟然活了过来,我觉得这是令人非常振奋的事。如果照这样的速度补水,苏醒的干枯胡杨树每年将成倍增加。”顾天鹰从来没这么高兴过,满脸像胡杨树皮的褶皱舒展了许多。

56岁的顾天鹰从小生活在这片干枯的胡杨谷,他听连队的老职工讲述过造成数万亩胡杨干枯的原因,主要是上游的克里雅河断流、和田河改道,睡胡杨谷常年缺水导致胡杨成片枯萎。

天鹅湖湿地。杜新民 摄

专门从事胡杨研究的塔里木大学教授李志军介绍,今年初,第一师阿拉尔市水利部门通过对补水前后沙漠边缘的野生胡杨林区湿地水域面积变化进行监测,得出水位平均上涨20厘米。补水结束后,形成2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胡杨及野生灌木等植被长势明显好转,植被覆盖面积增加20%以上。

谈到干枯胡杨能否复活时,李志军说:“那些上半部分干枯、下半部分还苟延残喘的古老胡杨,由于长长的根系深深扎进土层,通过生态补水后,可以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根部吸水能力,一部分能苏醒,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干枯的胡杨树焕发生机。朱志升 摄

经过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补水,十四团金杨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马鹿、野兔、狐狸、野鸡及各种水鸟等野生动物数目明显增加。

“这是马鹿的粪便,应该不止一头马鹿。”沿着新开挖的渠道向胡杨深处行进,顾天鹰凭着丰富的护林经验,发现了野生马鹿活动的踪迹。

提起日渐增多的野生动物,顾天鹰微笑着说:“前几天,我在渠道边的胡杨林里巡护时,突然从胡杨树丛中跳起一只黄色的狐狸,瞬间就跑得无影无踪。”

盛夏时节,十四团金杨镇天鹅湖湿地公园湖水荡漾,鱼儿乐游。伴随着一颗颗鱼饲料如雨滴般落入水中,水面顿时晃动起来,罗非鱼、加州鲈鱼、鲫鱼等争相聚拢过来抢食。

天鹅湖湿地。杜新民 摄

为实现盐碱水变废为宝、变害为宝,十四团金杨镇坚持“以渔治碱、文旅结合”,充分利用上千亩盐碱水湿地,探索“弃水-养殖-治沙灌溉”新模式,真正让“治碱”变为“用碱”,开启沙漠边缘的水产养殖之路。

宋银涛介绍:“去年,团镇水产养殖初见成效。今年,将在天鹅湖加大投放加州鲈鱼、石斑鱼等效益可观的海鱼苗种,利用沙漠中废弃的盐碱水发展养殖,也使天鹅湖湿地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不断得到恢复,越来越多野生鸟类选择到此栖息。经过养殖的水源,还可以通过伸向沙漠的水渠浇灌干枯的胡杨,这样可以一举两得,还能拯救和改善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十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椽大笔写就了生态文明的阿拉尔答卷,而那些复苏的大漠胡杨美好画卷将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朱志升 梁晓杰)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