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为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西北边防做出了重要贡献。70年来,一代又一代兵团人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一宝贵的兵团精神。
新疆艺术学院出品的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话剧《昆仑之子》。以时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连长刘前东为原型,讲述了基层连长李小山帮助昆仑山深处的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讴歌了当代兵团基层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光辉事迹。本剧历时八个月的精心准备,于2024年5月20日在新疆艺术学院团结路校区展演厅首演。
《昆仑之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李小山带领连队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故事。剧情围绕刘前东的奋斗历程展开,通过展现他与战友们的共同经历,展现了兵团战士们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精神。新时代条件下,该剧通过讴歌兵团精神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汲取其中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坚定文化自信,激励广大青年“把青春奉献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面将从思想内容方面探讨对本剧的三点感想:
发扬刚健自强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刚健自强思想,既强调人的坚强意志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又重视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独立完整人格。是中国人在人生态度上积极的价值提炼和理论概括,作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信念,一直激励着人们不懈奋斗。中国传统文虎蕴含着丰富的朱汇合价值观,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小山的形象在剧中得到了深刻塑造。他不仅是一个领导者,更是一个实践者,一个在暴风雪中不顾个人安危、勇敢救助牧民之女的真英雄,一个把生命奉献给心心念念的群众的好党员。他的故事,是对“刚健自强”精神的生动诠释。同时,剧中通过李小山与家人、牧民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周易》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在人生态度上积极的价值提炼和理论概括,又重视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独立完整人格。刚健自强作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信念,一直激励着人们不懈奋斗。刚健自强思想可谓深入人心,时刻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必须经得住磨炼、受得起考验,做到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剧中的“刚健自强”精神,不仅体现在李小山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勇敢,更体现在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与奉献中。而“崇德重义”的道德传统,则在李小山与牧民之间的互助、互信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这些精神价值的传递,对促进社会和谐、激励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中塑造李大山,周凤梅等独立人格也是刚健自强思想的重要表现。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气节。当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年轻人自立自强的精神,都离不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强调崇德重义的宝贵财富
崇德重义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涵,已经成为鲜明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强调养身养德,提倡先义后利,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和健全的理想人格。
孟子的“性善论”回答了仁义礼智的道德根源,提出了存心养性、反身自省的道德修养论,强调了道德修养的理性自觉和思想行为的自我反省。崇德、尚德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刻警惕着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李小山的故事,是社会和谐与个人成长的典范。他不仅关心牧民的物质生活,更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通过他的努力,牧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个人的成长也得到了促进。
崇德重义被视为一种道德理想,道德准则。随着历史发展,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得以不断继承和创新,重义轻利的优良道德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昆仑之子》通过展现兵团人的生活和精神风貌,传递了深厚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更加自信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文化的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重视为国利民的价值追求及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剧中,以李小山为代表的三代兵团人用实际行动对此做出了深刻诠释。了老连长李大山,马背医生周凤梅,兵团连长李小山……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以他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兵团人数十载的奋斗而凝练成的兵团精神在剧中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使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深刻理解和践行这一思想,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践。《昆仑之子》通过李小山等人物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兵团精神的实践和传承,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团结奋斗是成事之基,攻坚克难是发展之要,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昆仑之子》在舞台设计、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这些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剧情的表现力,也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剧中的情感和精神。
在道具方面,剧中的许多道具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李大山,李小山两代兵团人(胡杨树)/周风梅,张春红两代兵团女性(红围巾)/阿里米热,李阳阳为代表的新一代兵团人(野菊花)等。兵团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等宝贵品质。《昆仑之子》通过艺术的形式,让这些精神得以生动展现,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一精神,将其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治理,都要以兵团精神为指导,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在《昆仑之子》中,李小山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领导者,更是一个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实践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巨的任务,都要有勇气站出来,承担责任。在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在社会贡献上,都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昆仑之子》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通过展现刘前东和他的战友们的奋斗历程,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同时,剧情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引发了观众对于生命、爱情、责任和信仰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努尔曼古丽.艾合买提)作者:努尔曼古丽.艾合买提、新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