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育新苗——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传承“红色精神”

红泥育新苗——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传承“红色精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02 20: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赓续革命精神,乌鲁木齐市徕茵汇润幼儿园隆重举办了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园师生家长,共同见证了新时代好儿童展现出的阳光、积极的精神风貌以及自信、向上的时代风采。活动精彩纷呈,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表演,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透明纯净的童真世界,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趣,以及弥足珍贵的红色精神传承。

儿童节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如同红星照耀成长之路,为孩子们的未来指明方向。此节日非单纯为孩童提供欢乐之时刻,实则犹如灯塔,为孩子们照亮前行之路。然而,纵观当今世界局势,战争的阴霾仍未完全消散,部分地区仍笼罩于战火纷飞之中,使得无数儿童的生活饱受磨难,支离破碎。

因此,我们深知反战与和平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唯有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孩子们方能安心追逐梦想,绽放灿烂笑容。和平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石,亦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追求。

(图片来源网络)

回溯往昔岁月,我们的先辈们身处战火硝烟之中,英勇无畏地拼搏奋斗,即便面临重重困境与艰苦,也始终坚韧不拔、砥砺前行。他们以满腔热血书写着不朽的篇章,为后人铺就了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让无数孩子得以在和平安宁、物资充裕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尽享属于他们的节日欢乐。为铭记这段峥嵘岁月,乌鲁木齐市徕茵汇润幼儿园特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举办文艺汇演活动,以此方式向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庄重而欢乐的氛围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与互动游戏如火如荼地展开。孩子们身着节日盛装,以歌声和舞姿诠释着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家长的殷切祝福下,他们纷纷登台献艺,通过歌唱红色歌曲、颂扬红色经典、回忆红色历史,用舞蹈和口才表演等多种形式为祖国献上最真挚的祝福。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更在无形中厚植了红色基因,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与荣耀,共同庆祝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

(图为文艺汇演现场)

蒙一班情景剧《我的家国梦》演绎一段红色故事,让孩子和家长们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大二班舞蹈《我是小兵娃》以及小二班和托育班舞蹈《红星闪闪》展示出了孩子们爱国、爱家、爱生活的内心世界!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

徕茵汇润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敖老师在致辞中表示,为深入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致力于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在六一儿童节,我们期望通过组织孩子们与老师和父母共同追寻红色精神的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爱国的真挚与纯粹,进而培养出更为纯真的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经由童心的细腻演绎,得以生动展现。孩子们在积极互动与参与中,深入探寻红色故事的内涵,深切感受先烈们坚定的革命信仰。红色经典在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中得以融入,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重要养分。值此佳节之际,众多小朋友更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向先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达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父母家人传递深深的感恩之情。

大一班的周楚然小朋友说:“光阴似箭,三年已经过去,我们也即将毕业。回忆幼儿园的点点滴滴,是老师们辛勤的付出,是同学们开心的笑脸。我们就像一颗颗小树苗,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与关怀下茁壮成长,以后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

在幼儿园爱的精心呵护下,一朵朵璀璨夺目的生命之花正蓬勃生长,迸发出无限的活力。孩子们那深情且真挚的表演,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家长。

此次充满意义的“六一”汇演活动,不仅充分展现了幼儿园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凸显了“幼儿为本”这一核心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同时,此次活动也搭建起了一座家园共育的和谐桥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二班李羽宸小朋友的妈妈说道:“今天,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展示了他们的风采,这些节目凝聚着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凝聚着老师们的辛劳和汗水,凝聚着家长们的心血和期望。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孩子鼓掌,为我们的孩子加油!”

六月伊始总是带着可爱,在“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幼儿园精心策划将红色精神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使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爱国情怀。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英雄的精神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天真烂漫的孩童们,宛如盛夏初绽的鲜红花朵,洋溢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让爱国主义精神焕发出耀眼的光。

他们在舞蹈铿锵有力的律动中领略英雄风华,在激昂雄壮的歌声中,体会革命精神的崇高与伟大!今日阳光普照,祖国的花朵请你们尽情绽放,若时空再现,请用你们的欢声笑语告诉先烈:“这盛世如你所愿!”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马倩妮)

【责任编辑:党超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