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放歌》:以华彩乐章谱写“共同体美学”的新疆篇章

《天山放歌》:以华彩乐章谱写“共同体美学”的新疆篇章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13 10: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天山放歌》是一部由中国文联聚焦“文化润疆”精心打造的主旋律力作,这部音乐短片通过回溯丝绸之路历史记忆,展示新时代天山南北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激荡着深沉的历史回响与时代强音,在思想主题、叙事结构和艺术风格上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华彩乐章谱写出“共同体美学”的新疆篇章。

艺术源于生活。《天山放歌》由中国文联负责顶层设计,中国音协和新疆文联三次组织创作团队奔赴新疆各地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调研,词作家屈塬和作曲家王备通过扎实的田野考察,不仅全方位体验新疆奇谲瑰丽的自然风光与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还敏锐捕捉到能够代表东疆、南疆及北疆地区的典型文化符号,如东疆的葡萄架、哈密木卡姆,南疆的喀什古城、塔吉克鹰舞、慕士塔格冰峰、和田玉,北疆的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昭苏天马、伊犁大草原等,真正做到“懂疆知疆”,完成了一次沉浸式艺术创作。

歌曲是音乐短片的灵魂,也是表达思想主题的重要载体。《天山放歌》包括“序曲”及三位歌手的演唱,“序曲”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歌词咏唱“大美大爱大新疆”“共有的家园”“心手相连的梦乡”,与结尾部分的“各族儿女爱新疆”“我们相亲相爱的地方”前后呼应,奠定了“共同体叙事”的基本底色。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序曲”部分男声独唱深沉悠远,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画面通过蒙太奇拼贴技术快速切换,从古丝绸之路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到新时代天山南北斑斓多姿的生活画卷,音乐旋律与歌词有机融合,生动再现新疆各民族在长期以来的共同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情感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天山放歌》结构紧凑,内容由四个篇章构成,“序曲”点题立意,主体部分以“天山”为逻辑线索,空间上涉及东疆、南疆和北疆,与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东天山、南天山、北天山相对应,时间上遵循历史发展脉络铺开叙事,反映新疆大地在经历斗转星移、沧海巨变之后的时代新貌。节目制作启用了多民族演出团队,邀请阿地力·阿不力孜(维吾尔族)、刘桐(汉族)、傲日其愣(蒙古族)三位歌手深情献唱,同时发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及多语种版,舞台表演与各族群众日常生活穿插交织,历史与当下亲密互动,悠悠驼铃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的火热场景交相辉映。短片采取声画同步的表达方式,视觉画面与音乐节奏及情感融入密切配合,内容上高度浓缩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取得的显著成效,欢快喜庆、昂扬奋进的新疆歌舞传达出各族群众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天山放歌》在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出鲜明的共同体特征。首先是对中华文化元素的挖掘、提炼与运用。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凸显中华文化认同,就是要引导人们自觉接受并践行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发自内心认可这一文化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并将其作为指导个体行为与社会实践的内在依据,它不仅需要文化观念层面的熏染,还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文化符号表情传意。一方面,《天山放歌》在新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母体符号上发力,如运用精神观念类符号“中国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文化类符号“孔子雕像”等;另一方面注重展现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华文化符号,如自然地理类符号“天山”“西域龙马”“丝绸之路”“塔里木河”、生产生活类符号“艾德莱丝绸”“巴扎”“疆绣”“疆味(馕、抓饭)”“广场麦西来甫”、艺术文化类符号“木卡姆”“史诗《玛纳斯》”“新疆彩陶”、精神观念类符号“胡杨精神”“兵团精神”“援疆精神”等,以艺术的形式鲜活印证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其次,《天山放歌》积极宣介“大美新疆、人文新疆、魅力新疆”,大量运用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元素,为“旅游兴疆”赋能增效。“序曲”部分交叉使用推镜头与航拍镜头,天山冰峰、雪岭云杉、戈壁胡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天鹅湖、伊犁杏花,这些具有高显示度的新疆自然风光元素与哈密木卡姆、毡房、地毯编织、姑娘追、叼羊、阿肯弹唱、史诗《玛纳斯》演唱等民族文化元素相得益彰。“主体”部分采用长镜头和远景镜头呈现绮丽壮观的自然风光,采取特写镜头表现各民族的微观生活场景。从艾捷克、都塔尔、弹拨尔、鹰笛、热瓦普、库姆孜等民族特色乐器中流淌出华美的乐章,合奏出一曲响彻天山南北的民族团结之歌。《天山放歌》以文艺为载体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一体”是前提、保障、目标和宗旨,“多元”是“一体”内部的丰富组成和动力要素。各民族文化万紫千红,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最后, 《天山放歌》的歌曲演唱节奏明快,主唱与合声相互搭配,会聚融合了现代风格与各民族民间音乐技法,浑厚优美、峻爽流畅,与歌曲尝试表达的思想主题高度契合,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歌词力求韵律和谐,当歌声唱响“阵阵手鼓沸腾了我的东疆”“座座绿洲妖娆了我的南疆”“声声牧歌回响在我的北疆”时,伴随着高亢激昂的歌声,视频画面中出现“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屯垦戍边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经典场景,一帧帧明丽的画面再现了新时代新疆政治局势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各民族团结和谐、繁荣富裕的崭新面貌。

总之,音乐短片《天山放歌》遵循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坚持守正创新,以绚丽缤纷的视觉画面和激越明快的音乐节奏讲述新时代新疆故事,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的有效实践路径,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文艺力量。

(文中图片来源于音乐短片《天山放歌》视频截图,截自“新疆文联”微信公号)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邹赞)

[作者:邹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新疆大学)基地主任,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