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化遗产 打造文旅新村

巧借文化遗产 打造文旅新村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2-14 13: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打造库车城市的‘后花园’,让居民乐享文旅发展成果,我们会用好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条件。”12月12日,在新疆库车市伊西哈拉镇库木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张君清谈起乡村发展,信心满怀。

库木艾日克村距离库车城区1.5公里,距独库公路10公里左右,向西有千年汉唐烽燧,东北方向与全疆保存最完整的苏巴什佛寺遗址为邻。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与网红公路,吸引着疆内外大批游客的目光。

前往苏巴什佛寺遗址,库木艾日克村是必经之地。近年来,在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库木艾日克村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成为集“农事体验+田园采摘+观光休闲+文化旅游+康养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2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库木艾日克村常住居民有700多户。截至目前,民宿、农家乐发展到51家,床位500余张。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2023年独库公路开通以来,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游客流量较去年增长了2倍,年营业额达到了1500余万元,农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近一倍。

文旅兴,百业兴。村里通过争取扶持资金,清理整合村里资源,创办经济实体,拓宽增收门路,壮大集体经济。水产养殖基地、摩托营地建起来,投资小微创业园无菌车间、成立合作社、商店超市开起来……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走上了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幸福商店”里,店主阿斯亚·米吉提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又安详的笑容。她说,自己虽然是一名与轮椅为伴的残疾人,但有村里的支持和家人的帮助,商店开业4年多来,不仅方便了游客和周围居民,也让自己的生活有了意义。

吾热古丽·巴拉提是一名精明能干的中年妇女,丈夫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夫妇俩经营民宿五六年来,曾经养殖的家畜家禽托养到了合作社后,如今发展到300只羊、20头牛、5匹马,还有成群的鸡和鸽子。“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我在家经营民宿,同时也照顾了上学的孩子,三个孩子学习都很好,大儿子在浙江杭州上大学。”吾热古丽·巴拉提说。

农文旅融合发展,昔日小乡村变成景区,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经济总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增的快速发展势头。75岁的老人热合曼·克热木说:“以前相对偏僻乡村,我们村群众生活相对较好,但依然是捧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近年来,修路、植树环境整治,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如今才真正是村美民富幸福来。”

冬日暖阳下,徜徉在库木艾日克村的巷道庭院、游园凉亭、葡萄长廊,走过杏园、桃园、核桃园,一幅美丽乡村的动人景象引人遐想。闭上眼似乎能嗅到到春来袭人的花香、夏日里果香;能感受到农家乐、商业街、星光夜市、龟兹馕坑等景点在旺季里的喧闹繁华。

龟兹大地文化灿烂,世界文化遗产扮靓乡村。张君清表示,库木艾日克将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学习农旅融合发展先进经验,以文创产业开发 、特色文化展示等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让库木艾日克村更有魅力,让群众乐享新时代好生活。”

近年来,库车市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推进乡村振兴。阿格乡北山村“北山驿站”、乌恰镇振兴村的甬库文化园、齐满镇百味风情园……乡村产业发展百花齐放,在龟兹大地上,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王红丽 阿提坎)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