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姆河到北京 ——60小时脑梗员工紧急归国路

从阿姆河到北京 ——60小时脑梗员工紧急归国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1-04 16: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初秋时节,新疆昌吉州宝石花医院病房外,泛黄的树叶在暖阳的照射下似乎又恢复了生机。病房内,56岁的患者陈勇躺在病床上,身旁摆放着新鲜的水果。望着前来慰问的同事范广毅,陈勇感动得泪流满面,只一味地说着感谢:“谢谢你们,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多亏了你们的照顾,我才能顺利地回国接受治疗。”

陈勇本是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的一位老技术专家,于2010年10月前往土库曼斯坦参与阿姆河天然气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9月6日下午,工作岗位上的陈勇突发脑梗,在拯救命运的60小时内,项目公司负责人、异国爱心人士和中国医护人员,接力完成了一场紧急救援,成功挽救了陈勇的生命。

突发疾病困异乡

9月6日15时,阿姆河项目巴格德雷合同区B区现场员工马志超和王勇军突然接到国内休假的项目部负责人毛海森电话:“快!快看看陈勇去,他走不了路了。”

飞跑过去,两人看到陈勇后,跑上前询问情况。

“我右边,手,腿,都没劲,走不动路。”陈勇艰难的说着每一个字,身体颤抖着。

“快送医院,快!”王勇军喊着,招呼着身边的同事。马志超一边搀扶着陈勇,一边将情况反映给了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项目负责人范广毅。

“带老陈赶快去医务所,我马上汇报。”范广毅电话里焦急的说。

15时55分,在身边人的帮助下,陈勇被拖上了车,赶到了巴格德雷合同区营地医务所。

医生万仁华发现陈勇的血压、血糖等指标较高,随后进行了简单的降血压处理。考虑到陈勇的病情严重,万医生要求转移到当地土库曼那巴特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老陈现在这个情况,一分钟都不能耽搁。”范广毅得知具体情况又给准东采油厂阿姆河项目部打去。

准东采油厂得知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程序,成立救援小组,建立了联络群,并安排员工王新刚和周瑾昊做好全程的陪护。

接近一个半小时路程后,陈勇等人到了那巴特医院。晚上20时40分许,那巴特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陈勇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需要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留院观察一夜。

身处异国他乡,谁来照顾陈勇却成为了一个难题。由于工作签证,中方员工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项目部工作区域附近。

无奈之下,阿姆河项目部负责人范广毅指派了项目公司的一位当地员工鲁斯塔姆,若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上报。庆幸的是,陈勇一晚上状态稳定。

在那巴特医院接受治疗只是权宜之计。根据当地中方员工描述,当地的医疗条件相比国内来说要差得多,甚至一例普通的阑尾炎都可能要了患者的性命。

项目负责人范广毅将陈勇情况进一步梳理汇报给阿姆河公司。

“绝不能拿员工生命健康开玩笑,尽快送回国医治。”其相关负责人表示。

病情无情人有情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正好赶上当地开学季,机票紧张,想买张回国的机票更是难上加难。

联络群里信息不断,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大家焦头烂额的搜索着去往北京的航班。

正当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甲方中油国际阿姆河天然气公司传来了好消息。

9月7日8时到11时,阿姆河甲方公司得知陈勇的情况后,通过运输公司、阿姆河公司总经办等多方渠道,快速购买到了土库曼那巴特-阿什哈巴德、阿什哈巴德-北京(乌鲁木齐)机票,并委派了一名驻守在阿什哈巴德的医生龙飞随行。

“甲方这次雪中送炭太及时了,危急情况人情暖啊!”范广毅听到消息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高兴地说。

“飞往国内哪个医院也得提前确定好。”项目部范广毅迅速将陈勇诊断结果反馈给国内。

准东采油厂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讨论。最终决定安排在北京宣武医院更为稳妥,以利于陈勇尽快治疗、尽快恢复。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9月8日8时许,陈勇和陪同人员龙飞等人乘坐上了前往阿什哈巴德飞机。一小时后,在范广毅的接机下,一行人住进了酒店。

屋子里,龙飞医生陈勇进行了现场诊断,向随行人员做了正式说明:“陈勇目前的状况依旧很不乐观,得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应急救援药,以防回国途中的不时之需。”

“这个地方我熟,我去买药,给我看下有哪些药。” 这时,一个站在范广毅旁边名叫Maral Holgamyradova(以下简称为:玛拉)的土库曼斯坦小姑娘挺身而出。二十多岁的玛拉不仅精通自己的母语,而且在中国留过学,汉语说得也可以。

玛拉和随行医生核对完所需药品后,就步履匆匆地赶往了医院。

“玛拉也是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的成员之一,和我是一个部门。”范广毅介绍道,“玛拉住这附近,在得知了老陈的病情后,主动过来了。”

两个小时后,玛拉一路小跑地回到了酒店,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就将手中拎着的一袋子药递给身边人,喘着气地说道:“你们快看一下,我买的这些药,对吗?”

龙飞医生接过袋子,仔细地检查了买回来的应急药品,点了点头,微笑着朝玛拉竖了个大拇指。可当众人询问起药品的价格时,玛拉却摇了摇头、摆了摆手地笑着说道:“不用,不用掏钱,真的不用。这些药,你们,拿去用。”

原来,小姑娘曾在中国留学期间,因为生病时得到了中国同学的热心帮助,一直心怀感激。“如今,中国朋友在土库曼斯坦生病,我也应该帮助你们。”她说,“这些事,我记得;这些药,你们拿着。”

“小姑娘帮了我们很多忙,中方与土库曼斯坦人员的联络、翻译,玛拉全程都在参与。”范广毅语气真挚地说。

归国救治病情转

9月8日16时,随行人员离开酒店,赶往阿什哈巴德国际机场。此时的陈勇,已经从一开始的手脚无力、说话困难,发展到下不了地、走不了路的程度,众人只能用轮椅推着陈勇出门。

抵达机场后,一个俄罗斯族年轻人径直地朝着陈勇走来,原来是供水供电中心班长瓦罗佳。他从随行人员的手中接过轮椅,推着陈勇过了安检门,办理了登机手续。

“陈勇是我的师父,十多年来,我一直跟随师父学习电器设备的维护运行,师父教会了我很多本领,待我恩重如山。”看着轮椅上陈勇目光涣散、精神颓靡的样子,瓦罗佳还是忍不住地哽咽了起来,眼眶湿润地说,“如今师父病了,要回国了,我想过来送一送。”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瓦罗佳在陈勇旁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17时40分,陈勇在瓦罗佳和随行人员的协助下,登上了去往北京的飞机。

北京时间9月9日3时30分,陈勇一行终于抵达了北京机场。随后,在昌吉州宝石花医院张宏院长的大力协调下,陈勇顺利入住北京宣武医院开展检查治疗。

但在登记住院信息时,随行人员发现,患者陈勇在北京没有亲人可以前来照顾。

陈勇目前单身一人,唯一的女儿又远在加拿大留学。得知了这些情况,准东采油厂临时增添了国内休假的项目部负责人毛海森,安排陪护人员,确保陈勇能够安心接受医疗救治。

范广毅说:“生命高于一切。项目部愿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图2:陈勇病情恢复,准备从北京回到乌鲁木齐)

在医院经过两天的治疗后,陈勇已脱离生命危险。随着身体状况的慢慢恢复,陈勇也可以下床走路了。

“感谢各位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这条命能救回来都靠你们了。”陈勇说。

阿姆河项目部已经开始联系乌鲁木齐康复医院,预计一周后出院。

“在国外,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运,也是两国之间民心相通、情意相连的最好见证。”范广毅说,“老百姓之间亲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就近了。”

这场跨越5000多公里的紧急救援接力赛中,短短的60小时,在土方员工和公司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陈勇的生命转危为安。这次救助不光是让陈勇的生命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也拉近了两国之间的距离,共同谱写了一曲“民心相通”的华丽乐章。(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刘智 张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