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昌吉市聚焦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探索方式,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构建“乡村游”旅游产品新结构,形成了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体系。
10月24日,昌吉市柏思幼儿园的80多名小朋友来到佃坝镇今年新建成的智能温室大棚内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化身为“小农民”,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昌吉市柏思幼儿园的小朋友杜芮溪说:“这是我今天做的红番茄,还有黄番茄,还有苹果,砂糖做成的一个小盒子,回家要给爸爸还有奶奶,还有妈妈咱们一家人吃。今天爸爸来带我参加这个活动,我很开心,我摘了好多的番茄。”
昌吉市的市民罗浠镯今天带孩子一起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研学活动,带孩子体验了亲自采摘、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体验的乐趣,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昌吉市民罗浠镯告诉记者:“我觉得这种研学活动形式非常的新颖,也是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希望以后可以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通过研学+实践体验,让孩子们从课堂走进现实,能够观察到、触摸到,并且参与其中。研学是一个行走的课堂。从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希望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加入研学之旅,带孩子们一起去看更大的世界。下一步,我们将会探索更多新的研学方式,不仅能够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也能够为我们昌吉市的乡村振兴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新疆乐趣多儿童亲子户外拓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任雯告诉记者。
近年来,昌吉市佃坝镇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群众特长,以多元的消费需求为着眼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自身产业发展规划,开发特色农产品种养、观光采摘和旅游业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探索和推广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经营模式,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旅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老”、打造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推动设施农业从“收一季”到“季季收”转变。依托本地独特自然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历史文化特色,整合生态景观、农耕文明,历史传承、民俗节庆等自然和文化元素,利用集体用地或闲置场所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养老等事业,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一月至今,全镇共举办各类126场次,旅游收入达1830万元,旅游人次达36.6万。
昌吉市佃坝镇文体广电旅游服务中心主任廖婧宇表示:“今年以来,我镇为了发展乡村振兴,对我们的产业进行了升级改造,建造了两个智能温室大棚,一个是花卉大棚,另一个是蔬菜大棚。随着这两个大棚的建成和开放,带动了我镇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产业振兴+乡村旅游+研学融合已经成为了我镇乡村振兴的新业态。以产业振兴带动的乡村旅游,研学也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以此来促进了我镇的农旅融合发展。”(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王梦琳、吕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