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文化的新疆意象——评“天山共明月”2023年新疆中秋晚会

中秋文化的新疆意象——评“天山共明月”2023年新疆中秋晚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9-29 10: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观看过数次央视中秋晚会,一直期盼新疆举办的中秋晚会。今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天山共明月”2023年新疆中秋晚会深受观众好评。这是新疆首届中秋晚会,是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作有形、有感、有效的晚会,给新疆各族人民送上欢乐和祝福的同时,带来一种别样的文化深意。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历史延绵千年,中秋文化博大精深,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晚会由《序篇》《第一篇章•月是故乡明》《第二篇章•赏月话团圆》《第三篇章•皓月映山河》《尾篇》五部分组成,围绕“圆”和“月”的涵义,通过歌舞、诗朗诵、情景表演、服饰秀等多种形式的节目,以鲜明主题和新疆特色,精彩演绎出中秋文化的新疆意象,体现了主创团队的巧思和匠心。

“圆”文化的国家意象

中秋月圆,天地团圆。晚会主创选址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巨大雪莲花建筑群造型之间,设计了半圆形的主屏幕和主舞台上下连接组成一轮圆月,四周祥云环绕,呈现出一幅“花间明月夜”的独特视觉景观。晚会准确地把握中秋文化“圆”基调和意蕴,从“明月”开始,以“圆月”“团圆”深化到“皓月”,从古到未来无尽延伸,层层递进,诠释中华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价值理念和境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涵义十分吻合。

晚会一开场,一轮明月从雄浑磅礴的天山升起,重现唐代诗人李白《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遥远壮观的自然景象。紧接着,随着欢快激情的歌舞《天山共明月》,金碧辉煌、大唐盛世的视屏背景,中华各族儿女欢歌起舞共庆中秋佳节,红灯笼、红伞、荷花、旗袍等象征中华文化特征的元素符号中,无论是“圆”和“月”文化的讲述、乐曲歌词内容的选取、圆环等道具的运用,还是舞蹈队形变化和演员肢体动作的呈现,多角度多层次表达各族儿女共筑“同心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凸显中华文脉的传承和中国精神的传递,营造出文化厚重、气势磅礴、盛世繁荣的国家意象。

“圆”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认同,更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感情投射。当《我爱你中国》的深情歌声响起,台下观众自觉地挥动银光棒与台上演员同声高唱,正是对国家认同最直接生动的表达,使晚会意象从内涵丰富升华为情感真挚,成为晚会最感人一幕。

文化寻证的历史意象

从古至今,新疆各族人民一直传承着中秋赏月、诗词赋曲、举家团聚的雅俗,以文物寻证和艺术演绎中秋文化与新疆历史,成为晚会最大的成功之处。少儿情景表演《月亮的回声》生动演绎了吐鲁番出土1300多年前《论语•郑玄注》手抄本的历史故事:唐代西州高昌县12岁小书生卜天寿,习抄完儒家经典《论语•郑玄注》作业后,诵读自己写下的诗句:“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鹹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大屏幕闪现出吐鲁番出土唐代宝相花纹的月饼,让人自然联想到唐代生活在吐鲁番地区的先民制作月饼、赏月团圆的生活情景。圆月中,当千年前的小书生卜天寿与现代新疆各族儿童穿越时空再次相遇,共同赏月、诵读儒家经典,将中秋文化跨越千年、传承至今的精神追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让现场观众深受感染和启思。

还有舞剧《五星出东方》片段《灯舞》,融入东西方多种舞蹈元素,在心弦舞势相应和凝眄如波的神态中,舞出古代丝绸之路和睦千秋、民旺国盛的繁荣盛景。服饰秀《秋夜和美图》中,诸多新疆出土文物花纹图案和民族民间刺绣等非遗元素融合创作的现代服饰,展现了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交融的璀璨情景。

通过文物寻证、非遗传承营造出厚重的历史意象,并与现代文明生活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较之以往晚会引申了思想涵义,使中秋文化更具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活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浪漫唯美的诗歌意象

晚会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人的诗意情怀和审美追求。比如苏轼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高吟低唱,在《序幕》便将人们的思绪和视线带入诗情画意里的浪漫意境和美妙想象。圆月下玉兔、冰轮、婵娟的神话故事,玉兔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这种天上人间跨越时空的巧妙结合与想象,不仅展现了中国人将神话变为现实的智慧,同时让诗歌意象充满盎然生机和广阔的延绵空间。晚会还邀请刘媛媛、莫华伦、王冰冰、海来阿木、萨顶顶、塔斯肯、阿尔法等国内知名歌手和演员强强联手,倾情助阵表演了《月亮代表我的心》《银色水光下》《天风的夜》《左手指月》《鸿音》等歌曲,从不同角度抒发“圆”和“月”情感与诗意,以精彩的演唱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内涵丰富而充满浪漫气息的诗歌意象,将晚会一次次推向高潮。

晚会舞美浪漫、唯美和大气。传统虚拟影像和现实舞台及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营造出浪漫诗意、美轮美奂的舞台视觉效果,为生动演绎中秋文化东方美学特征,以及中国人温婉诗意、浪漫寻求小桥流水中的景致和朦胧夜色下的情怀,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团结和睦的家园意象

每逢中秋佳节,各民族和谐温暖、其乐融融、团结一家亲的生活图景,在新疆大地随处可见。晚会将这一生活图景生动演绎展现在舞台上,令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维吾尔族歌唱家阿布都拉·阿不都热依木和于东尼演唱北宋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果海尔古丽·吾舒尔演唱《一份特殊的牵挂》,把中国经典诗词赋和新疆民族文化艺术相融合,抒发新疆各族儿女对党的深情厚意,可谓主创的用心一笔。晚会还邀请来自天山南北专业院团的各族演员,共唱团结曲,同叙家国情,共庆中秋佳节。无论是联舞《舞动天山》还是组歌《天山欢歌》;无论是各民族舞蹈《刀郎欢歌》《黑走马》《绣》《欢乐的草原》《欢庆》和群舞《中华民族一家亲》,还是歌曲《热吻新疆》《我的阿勒泰》《我要去那美丽的新疆》《喀什的夜》和《天山南北》等,都在抒发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赞美与祝福,把家国团圆梦融入中华复兴梦,增强各民族团结和睦建设共同家园的文化归属感,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艺术特征。

总之,晚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的新疆呈现出来,正如晚会尾声歌舞《美丽新疆》所演绎:“采一块昆仑玉,让古老神话从这飞万疆;剪一片石榴云,风让告诉你故事的向往;五星织锦出东方,载着八万里沧桑;烽燧古城守望乡愁;捧起旧时千年的月光。美丽新疆,和谐的新疆,你用厚重把历史点亮;美丽新疆,精彩的新疆,你用文化润泽出新的篇章。”

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供稿

文图:张迎春

作者张迎春: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