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9日电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战斗一线去,是军人最大的忠诚,如有不测,请亲人为我骄傲。”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副参谋长成林从军22年来,面对过很多次这样的抉择,但在使命任务、组织需要面前,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10余次重大反恐维稳行动中,他带领官兵冲锋在前、直面生死、向险出征;28次比武竞赛中,他23次摘金夺银,带队取得11项优异排名,在国际军事赛场打出赫赫威名;22年军旅生涯,成林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忠诚卫士”。
成林也思考过是什么支撑着自己一路坚持到现在,答案是发自内心对特战行业的热爱和对训练的热爱。他说:“我始终没有因为职位和岗位的变动,也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失去对训练的热爱,时刻把对手想的更强大,一直追求技术和战术的提高。”
在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成林把军事训练当习惯,在军事训练中树立追求,成林说:“这当中‘追求’就是在这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当中,通过一次次的比武竞赛、平时的严格训练、赛场上的角逐,去永无止境的‘追求’”。
2003年,成林是上等兵的时候参加了一次演习,当时成林对自己训练实力很有信心,然而在和对手交流过后,成林还是觉得自己赢得不够潇洒,从这次经验之后,他更加意识到训练的重要性:“第一,一直崇尚力量和速度,第二是要在战术中练设计,在设计中练战术。”
“平时经得起千锤百炼,战时受得住血雨腥风。”这是成林的座右铭。
直到现在,成林还保持着对训练的热爱,“我的爱好就是训练,把训练当成习惯,有时候不打打拳,自己内心都觉得很空,我当排长的时候刚毕业下来,好多人跟我讲,两三年之后你这个激情一定没有了,但是我其实内心给自己说,我这辈子一定要有激情,一定会永远有激情。”
特战三大队上尉参谋买尔佳提说:“每次在训练场都可以看到他,他不光是站在那里指导各种训练,一旦哪里有点分歧,他就会过去跟小队长,跟一线指挥员融入到一块,研究更好的训练方法,而且经常可以看到他主动示范动作。”
成林很享受自己在工作中的投入状态,“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能体会到团体的精神的力量。”成林说,“带团队军事训练的时候感受大家一起融入训练的氛围,这种成就感好像远远超过了我带他们去拿考核第一。”
在特战大队政治教导员郑超勇眼中,成林是个对训练很执着的人。郑超勇说:“演示一个科目,他要先把训练的小教员集合在一起,不仅发挥战士的作用,而且还要自定思路,一门心思的按照这个思路去筹划,去反复的演示,战士们在这种训练氛围中就提升得很快。”
在抓安全这方面成林也有自己的一套思路,郑超勇说:“‘稳、实、安’是我们年初确立的三个字,成林说三个字方便好记,稳就是就是推进工作要稳,把握节奏要稳;实就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做人做事;安就是建安、创安、保安。”
“坚持就是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仍能持续做一件事情。”成林说自己和这句话很贴切。一次参加比武,成林在比赛前紧张的吃不下饭,生怕吃多了之后跑步的时候会胃痉挛,比赛之后也兴奋的吃不下饭,三天两夜不吃饭成林都感觉不到饿。
在高原上训练,会冒着心肺肥大的风险,有时候会心绞痛,偶尔也会憋气和气喘,但是成林说:“当你投入到训练中去的时候,会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什么都没有想,就一心只想一直跑下去,好像跑下去就能坚持到生命的尽头的感觉。”
2019年,成林萌生了想做一个报告的念头,“并不是想给自己立功授奖,只是想去向更多人诠释自己,让大家觉得还有这么一个纯粹对军事训练热爱的、不忘初心的战士在坚持。”成林说到,“希望能用自己的言行来诠释像我一样的大多数军人,在军人团队还有很多优秀的榜样,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强大的国防力量。”
在成林身上,有11处伤疤,有人好奇地问他伤疤背后的故事,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军人身上有点伤疤很正常,这没啥。”事实上,这些伤疤正是他的“勋章”。
让成林印象最深刻的是左臂的一道伤疤。那一年,时任特勤排排长的成林带领15名官兵配合公安机关执行设卡抓捕任务,成林在盘问一名可疑男子时,男子突然从腰间掏出一把约30厘米长的尖刀朝成林迎面刺来。成林面无惧色,抬起左臂顺势格挡,顿时鲜血直流。
犯罪分子见成林毫无惧色,慌乱中持刀挥舞的动作有了迟疑,成林趁机用左手抓腕,右拳猛击下颚,一拳将其打晕制服。那次战斗,成林用行动诉说了一名战士的忠诚,也在左臂留下了一条弯曲的伤疤。
成林回忆时说:“当时是5—10厘米的伤口,但是我也有庆幸与反思的地方,通过这次实战让自己心理素质提高了,也感谢自己平时的积累训练救了自己。”
成林在当兵前跟着自己父亲练过一段时间的武术,成林谈起父亲不由得感慨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父亲永远保持乐观,天天练武。
回忆与父亲练武的时光,成林说父亲教了自己很多,“重庆有竹子,有一种竹子不带那种毛,爬上去爬下来,天天练力量天天打。”
成林常说,真心真情爱兵,以发自内心的同志、战友、亲人之情带兵才能赢得兵心。“我们全大队有一个生日表,这也是成林大队长提出的想法,每个人过生日准备一个蛋糕,一碗面,一个鸡蛋,一句祝福。”特战五中队特种侦查员孙同战说,“我非常感动,是一种和战友心连心,亲如兄弟的感觉。”
在生活上,战士们说成林是个表面看着粗糙,但是内心很细的人。有一次官兵家属来大队的时候,营区的营房刚开始建,成林知道这位官兵家属并没有住到营房后,专门腾出时间带着小氧气罐去关心官兵家属。郑超勇回忆说:“他考虑地很细腻,很周到,因为宾馆没有氧气瓶,一个人在外面不安全等等这方面的因素,我觉得这一方面他做得很细。”
妻子和女儿是成林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就像漂泊在外的风筝有根家的引线,说这句话时,他既感到幸福,又充满酸楚。
因为和家人团聚时间不多,有一回女儿到高原探望成林相处了十几天左右,看着女儿在战车上因为高原反应难受睡着的模样,瘦瘦小小,成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我心里想这几天一定要教会她点儿东西,想教她打拳也不忍心,就教会她骑自行车了,等她回家以后我心里特别不舍。”
在女儿看到自己的伤疤时,成林会和女儿说,军人的伤疤就是荣耀,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身上这些伤疤,就是我拿来回忆的。
这些年,他带领支队官兵边研边练、边适应边创新,在多种复杂地形环境中检验新装备作战效能和高原高寒地域的战术战法,破解了20余项训练难题,制定完善了“山地捕歼”“营地遇袭反击”等10余种战法训法在部队推广应用。成林带过的兵里,百余名官兵因训练成绩突出立功受奖,30余名战士考学提干,20余人在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
成林说:“无论是四十岁当下的我,还是将来的我,永远是战士,无论是什么时候我都能用言行证明自己是一个战士,是可以战斗的战士,永远在冲锋,一直在奋斗!”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丨冉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