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节的新疆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老人来到爱心互助院享用午餐;在厚德康养家园,老人在象棋桌前精彩对弈,到了傍晚,他们拄着拐棍悠闲散步,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时间。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破解养老难题成为当下的重点。为了使更多老人能安享晚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凝聚社会力量,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与援助,同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促进老人身心健康发展,使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汇聚社会爱心 助力养老事业
破解养老难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助力。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厚德康养家园,社会各界对于养老事业的参与和支持,为老人提供了更多的健康爱心服务。“我们这里经常有学生做义工,来看望老人。”厚德康养家园部长郑江红说。2023年4月30日上午,昌吉六工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们与昌吉教育局和昌吉新华书店的人员来到厚德康养家园,进行图书捐赠活动,孩子们为老人带来歌舞表演。捐赠的图书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孩子们稚嫩的歌声,真诚的表演,让老人喜笑颜开。
老人的健康状况直接关乎老年生活的水平。2023年5月2日,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护理部的志愿者来到厚德康养家园开展“关爱长者健康”志愿义诊活动,他们为院里的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根据检查结果指导长者用药,向老人们普及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提升健康意识。志愿者们还为院里护理管家进行培训,让康养家园更好地服务老人。
为了解决老人的用餐问题,昌吉回族自治州还进行“千家万户,老有颐养”社区助餐点建设项目,在街道启用和改造社区餐厅,方便老人就餐;在农村则以爱心互助院的形式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便利。
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开设了两个爱心互助院,在每年4月到10月的农忙季节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因为家和地距离较远,我们村农民一般直接带午饭在地里吃,家里老人就顾不上了,所以我们村就集体建了两个互助院。”十三户村村干部王海霞说。互助院厨师的工资由村委会支付,米面油肉由村上种植大户或者企业捐赠。
互助院不只是方便老人用餐,老人还可以在互助院跳舞、下棋、免费理发等。十三户村会安排村医为老人义诊——量血压,测血糖,还会定期带老人去六工镇卫生院体检。村里每个人都在为老人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爱心与力量。
打造康养品牌 推动产业升级
昌吉回族自治州依靠区位和资源优势,瞄准“康养”+旅游方向,积极促进“康养”+旅游多业态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推动康养服务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升级,打响了昌吉康养胜地品牌。
目前,昌吉回族自治州养老服务业主体向多元化转变,养老服务向多业态融合发展。截至2022年底,昌吉回族自治州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共有22家,其中公办7家、民营15家,总床位5319张。同时,昌吉全州还投资7031万,建成10个农村幸福大院,其可用床位760张,切实解决了农村困难老年人生活困难、难自理等问题。
昌吉回族自治州在2017年制定出台了《昌吉回族自治州支持康养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在养老、医疗、旅游、文体、地产、信息化产业等领域明确了28个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打造立足新疆、辐射中亚的康养产业示范基地。
昌吉回族自治州目前大力发展“康养+养老”,推动基础产业设施供给,加强住宅小区适老性设施建设和改造,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标准配建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自从有了养老服务中心,我每天生活很充实”正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沙尼汗居家养老中心活动的王永章老人说到。
为进一步打造昌吉回族自治州康养品牌,昌吉回族自治州还开展了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下拨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1076万元用于普惠性养老床位建设。昌吉回族自治州厚德康养家园郑江红部长表示:“我们养老院一张床位会让利500~600元。”
关注身心健康乐享晚年生活
关注老人身心健康,让他们更好地享受老年幸福生活。我国人口结构日益老化,家庭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85岁的侯敏英奶奶因家中只有她一人,便来到了厚德康养家园。侯敏英奶奶家有三子,目前,老大在厦门、老二在广州、老三在北京,与住在昌吉州的侯敏英奶奶相隔甚远。她说,“这里环境挺好的,吃得也很不错。”
没有娱乐活动,长时间缺乏家人陪伴的老人很容易感到孤独。侯敏英奶奶独自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没有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我年轻时做通讯工作,很少与人交流,养成习惯了。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个年纪也没什么感兴趣的。”侯敏英奶奶说。
我国在养老工作中持续加大关注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问题,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昌吉州目前大力发展“康养+养老”,推动基础产业设施供给,加强住宅小区适老性设施建设和改造,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标准配建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求亦不容忽视。“现在老年抑郁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当中的发病率大概是7.3%。培养兴趣有助于身心健康,一定是要积极地走出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说。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对娱乐活动也不感兴趣,他们的手机也只是与家人沟通的工具,并不具有娱乐功能。
政府、社会和家庭需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鼓励更多的“侯敏英老人们”培养兴趣爱好,努力让他们乐享晚年生活。(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校级金课《新闻写作》的实践成果)(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王海琪 王梦琳 马俊悦 闫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