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全方位办实事获群众好评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新疆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解民忧、真情暖民心,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疆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全方位办实事获群众好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9-01 20: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新疆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解民忧、真情暖民心,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暖心!金秋助学助梦起航

一颗爱心点燃一份希望,一份温暖宛如一日朝阳。8月24日,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驻拜城县老虎台乡科台克吐尔村工作队在开学前夕,开展“金秋助学送温暖”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队队员们走进科台克吐尔村小学,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书包、文具、现代汉语词典、以及生活用品等慰问品。工作队第一书记罗文还结合一些发生在学校周边、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为教材,采取以案讲法、以案学法的形式,为孩子们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民法典》中有关未成年人的犯罪规定,对关注度较高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人身损害赔偿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讲解,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发出阵阵掌声。

科台克吐尔村小学学生艾尼瓦尔表示:“哥哥姐姐们送的书包很漂亮,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今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乡发展上,用心用情助力家乡乡村振兴。”

“金秋助学送温暖”活动,不仅仅是一个书包、一个物品,更是社会对孩子们未来成长的关爱与期望,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生活,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用知识回报家庭和社会。据统计,此次所发的1万余元助学物品由驻村工作队队员捐助,惠及全校31名学生。

“菜单式”帮扶让村民增收有“鸡”可乘

看着一只只活蹦乱跳、带着致富希望的鸡苗,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这些鸡苗送到我们的心坎上了,我们一定好好饲养,争取早日出栏,增加收入!”肉斯坦木满怀感激地说。

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利用产业帮扶项目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近日,阿克苏市人民法院驻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尤喀克阔什艾日克村工作队为村民免费发放鸡苗,帮助村民通过发展养殖增加收入。

活动现场,由第一书记韩家军和党支部书记艾则买提·艾则孜把鸡苗发放给困难村民,同时向他们讲授养鸡注意事项、饮水温度、清舍消毒、疫病防治等技术知识以提高鸡苗饲养的成活率。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韩家军说:“这次免费发放的鸡苗,全部是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优质肉鸡鸡苗,经过养殖每只可达3公斤以上,按市场价每公斤30元计算,每只可获利100元以上。”

据了解,此次活动受益村民200户,每户16只,共发放鸡苗3000余只,合计73500元。今年以来,阿克苏市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为本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开展送温暖活动6场次,解决群众困难难题86件,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打造“家”油站实现特殊帮扶救助有阵地有温度

今年8月,新和县人民法院在驻村点依其艾日克镇托格拉库木村日挂牌成立课后“家”油站,旨在为低保困难家庭儿童、困难残疾儿童、特殊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各类帮扶关爱活动。

课后“家”油站成立以来,新和县人民法院购置了崭新的桌椅板凳,摆满了孩子们感兴趣的正版课本、童趣读物和益智玩具,组建成立工作队员+党员法官+志愿者的团队轮流担任“临时老师”,通过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法律宣传、志愿服务等主要服务项目,促进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现在孩子周末或者平时放学不但有人看管,而且也能从小课堂中学到知识,我很放心,还解决了我们外出打工群体的后顾之忧。”孩子家长艾拜都拉·马木提说。

“开学第一课”预示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是对孩子们成长的深切关怀,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的指明灯。新和县人民法院组织法治副校长来到课后“家”油站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治讲座,沙吾古丽·库尔班法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与其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用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法治守护青春,让普法陪伴成长。

据悉,课后“家”油站共计开展课外阅读、作业辅导活动26场次,开展法律宣传、志愿服务12场次,用实际行动守护困难儿健康成长。

执行法官锲而不舍七年“骨头案”终执结

8月18日,申请人黄某将一面印有:“执法为民一身正气 勤政为民两袖清风”的锦旗送到拜城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手中,现场黄某多次向法官致谢,感谢法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促使案件迅速化解。

2016年10月,黄某因王某未按照法律生效文书履行给付义务,向拜城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王某支付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涉及案款36.08万元。案件受理后,执行法官当即采取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采取冻结、扣划措施,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经查被执行人王某下落不明且名下无存款、房产、证券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陷入7年僵局。7年间,执行法官持续通过为失信被执行人定制“失信彩铃”业务、加大新媒体曝光力度、限制高消费等举措,倒逼其履行义务。最终,王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前往法院履行义务,将拖欠七年的债务现场偿还完毕。

下一步,拜城县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愿花心思、肯下工夫,巧妙运用执行措施,在执行案件的过程中,注重刚柔并济的执行措施,不仅积极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还充分考虑被执行人的生存保障和基本权利,兼顾法理与情理,刚柔并济,让人民群众在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也感受到司法温情。(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曹春华 隋海涛)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