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泰国艺术发展学院舞蹈团在新疆艺术剧院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演出——《孔剧—拉玛坚与四域之舞》。
(演出现场乐器演奏 李汶颖摄)
本次演出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展现了泰国不同地区的特色舞蹈与音乐。丰﹣罗兰纳是一种泰国北部的舞蹈,演员手持伞进行表演,用优美的舞姿配以北方民间音乐。兰托埃﹣托昂则是一种用传统长鼓演奏的舞蹈,展现了男女共舞的欢乐时光。诺拉舞则以金纳拉形象为灵感,展现泰国南部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丰马古盖伦普伦则将东北部的音乐和演唱融合,创造出欢快愉悦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舞蹈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们传递着情感与文化的共鸣,让泰国的多元文化在舞台上绽放光芒。
(演出现场 李汶颖摄)
作为泰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殊荣,证明了其在泰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孔剧剧本较为固定,主要以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罗摩王帕拉兰与魔王通萨肯的战斗与胜利。孔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舞传意,完全没有台词,每一个舞步都有特定的步法,辅以手势表情达意,因此又被称为“哑剧”。孔剧演员分男主角、女主角、罗刹(魔王)和猴王四种角色。除了男女主角外,其他都戴面具,所以也叫假面舞剧。
(佩戴假面的演员 李汶颖摄)
孔剧动作复杂、要求严格,演员需要从小开始接受舞蹈训练,这是为了让手脚灵活,从而使演员能够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如猴子后空翻。在接受采访时,主演EKKALAK NU NGOEN向记者透露,他从10岁左右开始接受训练,到现在已经练习了近23年。
团长JINTANA SAITONGKUM对于能够在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上演出表示非常荣幸。“这是一次非常棒的盛会,有许多国家的舞团都希望能来新疆参与这次舞蹈节,能够代表泰国来参与,我感到十分荣幸。希望这次的演出能够展示出泰国北部、南部、东部、西部及中部地区的特点,让观众更多地了解泰国的特色。”
主演EKKALAK NU NGOEN更是对于来到中国倍感亲切。“事实上,我的太爷爷就是中国人,所以来到中国时,我感觉非常温暖,像回到了我第二个家。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新疆,在来之前我在网络上搜索了有关新疆的信息,到达这里之后我发现,网上都是真的,新疆确实如图片上呈现出来的一样美丽。我很开心能够将我们泰国的文化与艺术传播给新疆观众。”
演出现场,掌声雷动。结束后,观众纷纷上台希望与演员们合影。“在台上看见台下观众的笑脸,听到他们的掌声时,我的内心充满喜悦。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来新疆参加舞蹈节!” EKKALAK NU NGOEN说。
(演出后观众上台与演员合影 李汶颖摄)
孔剧《拉玛坚与四域之舞》的演出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交流盛会。在观众们的热情掌声中,泰国的民族风情与艺术之美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得到了绽放。
(中国日报新疆站记者毛卫华|李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