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若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 坚持绿色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和若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 坚持绿色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6-17 10: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车轮滚滚,汽笛声声。西起新疆和田市,东联新疆巴州若羌县,一列列钢铁巨龙在两条“绿带”的映衬下,飞驰在全长825公里的和若铁路上。

图为:在位于且末站,和田开往乌鲁木齐的5818次列车即将开车,旅客正在且末站有序登车。

一年来,这条南倚昆仑,北枕大漠,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钢铁之路,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不仅为祖国西部铁路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填补了全长2712公里环沙漠铁路的最后一块“拼图”,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修建固沙防沙草方格5000万平方米,栽植苗木1296.1万株,造林面积达11.4万亩”。这是新疆铁路部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和若铁路期间的一组数据。

和若铁路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534公里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的65%,是一条典型的沙漠铁路。线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主要风季长达7个月,沙害严重。为了防止沙害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和若铁路在建设初期就实施“沙漠修铁路,治沙要先行”的全新理念,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这在全国铁路建设中尚属首次。

烈日当空,沙海无垠。一道道绿色长廊镶嵌在沙漠腹地,根基坚韧,阻风固沙,为和若铁路安全运行构筑起了绿色屏障。

图为:新疆铁路工作人员正在和若铁路且末区段管养沿线苗木。

为了悉心管养千辛万苦播种的绿植,新疆铁路部门在全线挖设了131口水井,最大井深达280米。依托智能灌溉系统,随时保证了植物用水需求,成为了绿色长廊的生命之源。

一年来,新疆铁路部门加大铁路沿线苗木管养力度,保持良好生长态势。铁路部门专门制定了“铁路沿线绿化作业指导书”,在和若铁路近300公里的主要绿化区段,实施分段定人定责,对沿线苗木生长情况实时进行检查管养,并利用春秋两季集中对缺损地段进行补种,有效保证了铁路行车安全。

“我们每天有近200人在和若铁路沿线负责苗木管养工作,目前苗木成活率达85%以上,风积沙地段苗木高度均达到80厘米以上,有效防止风沙侵害铁路的同时也改善了铁路两侧的生态环境。”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房产管理所绿化办副主任吴国齐说。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交通网络的健全完善。和若铁路的开通运营结束了新疆和田地区与巴州五县及多个团镇不通火车的历史,并与格库铁路组成了新疆第三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使新疆与东部省份的经贸往来更加紧密,更圆了身处大漠铁路沿线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坐火车的梦。

石利香女士在38团经营着一家小吃店,因每月需前往库尔勒办事成为了南屯站的首批“常旅客”。“以前出行只能坐班车,路上时间长了我还晕车,现在通火车了,睡一觉就到库尔勒了,实在太方便了。”在团场居住了14年的她对火车带来的出行便利体会颇深。

图为:和若铁路沿线重点防沙区段已形成绿色屏障。

一年来,和若铁路共运送旅客36.0928万人。环塔铁路的形成同时也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环游壮美南疆。

2023年1至6月,新疆铁路部门已开行旅游专列41列,其中开行环塔旅游专列5列,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据了解,新疆铁路部门下半年还将计划开行环塔线路旅游列车12列。

近年来,新疆铁路肩负国企担当,不断深化“公转铁”,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在和若铁路开通后,沿线新增4处货运站点,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物流发展。农资产品、建材、服装等货物通过铁路往来新疆、青海两省区,部分货物还通过铁路运往西南、华南等地。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模式,既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赢得了当地企业的赞誉。

对和田地区和田市而言,和若铁路的通车,让其从“终点站”变为“中点站”,实现了从铁路“交通末端”到“枢纽中心”的转变。和田地区进出疆铁路行程由此缩短了1000多公里。

一年来,和若铁路共计发送核桃、煤炭、服装等地产货物13.1207万吨,到达民生、建材等各类物资76.3363万吨,为于田、策勒、民丰县等当地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

“我们公司目前已发运煤炭6列近2万吨,运往西藏、成都、陕西、甘肃4个省区,市场得到了有效拓展。”新疆达炜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介绍,“如果没有和若铁路,和田的煤炭运往疆外是不敢想象的事,现在出疆运输时间相比之前从喀什方向节省近一半,成本也节约近三分之一,这为公司发展开辟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我们对后期的发展充满信心”。

当前,新疆正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国—中亚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为新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环塔铁路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也将会为天山南北加快迈向对外开放的前沿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穆志鹏 颜伟芳 杨乐)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