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天气异常炎热,整个作业场像笼罩在蒸笼里一样。然而,在国门口岸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乌西车辆段阿拉山口运用车间作业场内,检车员在列车下穿梭,叮叮咚咚的检修着每一辆车。
“5 道接回国列车 2010次,现车 46 辆,检查工装设备……”中午12时,阿拉山口运用车间检车组长王勇在待检室门口向大家进行作业任务布置。
“回国列车,重点检查车轮、车钩状态、制动软管状态,闸瓦过限及时更换,确保始发车零故障。”在站内工长按照列车性质给大家进行重点提示。
在作业过程中,检车员刘永涛发现需要更换四块闸瓦,及时通知同对人员“咱们分头干,你去拿闸瓦,我先卸。”干完活后两人头部已经汗如雨下,工作服下沿,汗水滴答滴答的落着。
中午14时,股道间腾起了灼人的热浪,三班检车员马国强在轨道间。马国强在列车技检过程中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当他检查到一辆车的8位车轮时,发现车轮踏面出现剥离前期故障,经延伸检查后发现了另一处剥离达到了扣修标准。经过换轮处理,一个货车“腿疾”故障就这样排除了。穿着工作服闷热的像桑拿房,他不停地用衣角擦着眼角和脸上的汗水。
“现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要是在7月间,这铁轨上的温度能达到近65℃,别说干活,就是走走路都汗流浃背。暑运一开始,当班的职工每天几乎都在作业现场,一个班下来,至少要更换40块闸瓦,那才叫‘烤验’。”闫江龙工长说,往年暑运里,他和伙计们在烈日下一干就是一整天。
“始发车87520次 6道55辆,作业完毕后转线……”刚刚处理完棚车制动三通法兰漏风故障,马国强又顶着烈日,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检车作业中。踏面被敲击后发出的闷沉回声让马国强皱起了眉头。他赶紧单膝跪在地上俯身将耳朵贴近点击处,并在轮对踏面的其他部位敲击对比。“又发现了一处车轮踏面剥离”马国强自言自语到。
太阳炙烤着大地,作业场内检点锤的敲击声不绝于耳,国门检车郎们如火如荼的为货车车辆“手到病除”,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巨龙”保驾护航。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李辉 高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