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红日照,我为祖国把歌唱,两会召开国运昌,我为祖国把歌唱,乡村振兴好风光,人民生活有保障,永远跟着共产党,我们民富国又强······”
6月3日,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金太阳文化大院传出浑厚悠扬的弹唱声。记者走进文化大院,院内绿树环绕、鲜花盛开。院子正中,有一张铺着花毯的木质舞台,阿不都外力·哈力克正带领大伙筹备县里的百日文化广场活动。
看到我们的到来,阿不都外力·哈力克一边招呼我们,一边向我们展示他手里的乐器。“我手里的这个乐器叫做弹布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演奏时的乐器之一。从14岁开始,我就跟着父亲练习弹布尔,音乐伴随着我成长,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快乐。我们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一边弹奏一边跳舞,每次都会吸引来不少邻居加入进来,大家又唱歌又跳舞,歌声笑声半个村子都能听见。”
今年62岁的阿不都外力·哈力克是这个文化大院的负责人,同时还是一家农家乐的小老板。与别处的文化大院不同的是,他的文化大院不仅有传统美食,还有农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每年夏天,小院也是大家歌舞相会的地方。
2015年,阿不都外力·哈力克组建了一支文艺团队,起名“金太阳”,刚组建就有17个人主动加入,目前已经发展为21人。60岁的乌孜别克族大哥阿里木江·阿曼江热瓦普弹得好,是这个团队的顶梁柱;34岁的温且姆· 艾比卜拉最拿手的歌是《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她是大家的小妹;汉族好兄弟刘建新笛子吹得一绝,二胡也拉得不错。别看这个团队人不多,玩的乐器还真不少,弹布尔、冬不拉、手鼓、二胡、吉他……大大小小有10多种,全县的大小文艺活动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平均每天表演两场次以上,特别是大家组合排练的节目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成为“金太阳”文艺队的招牌节目。
一同排练了一场后,刘建新擦拭了一下手中的笛子,给我们讲起了他和阿不都外力·哈力克成为“知音”的故事。“我们俩是奇台参加乐器培训的时候认识的,这都多少年了,关系非常好,逢年过节互相拜访,你弹琴来我吹曲,非常合拍。我们一起在吉木萨尔县春晚表演过《天山青松根连根》《请你尝块哈密瓜》等节目,生活上有困难也互相帮助,真正的亲兄弟一样。”
2017年,阿不都外力·哈力克办起了农家乐。吉木萨尔县搭上新疆旅游经济的快车,游客越来越多,阿不都外力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他发现,比美食更吸引人的是文化。随后,阿不都外力建立了村上的文化大院,乡里乡亲、八方游客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音乐,不仅增进了民族感情,还密切了兄弟情义。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马家槽子村干部 何庆慧说: “作为党员的阿不都外力生活中非常热心,在疫情期间,他知道电焊工玉苏普江因为临时搬家家里没水,阿不都外力免费让他在自家挑水,还给他送去了自己家种菜、送柴火,温暖了玉苏普江一家人的心;此外,他还给困难群众禹福花、排吐拉·亚合甫几家送米面油,定期上门帮助他们。”
谈起阿不都外力·哈力克,电焊工玉苏普江·亚森伸出大拇指,直夸“亚克西”。“阿不都外力大哥生活中非常乐于助人,我要以他为榜样,做个有爱心、善良的人。”
今年3月,吉木萨尔县文化馆组织“金太阳”文艺团队远赴厦门市思明区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现场观众掌声雷动,让阿不都外力·哈力克的心很热,不仅第二天加演一场,还坚定了继续提高弹奏技巧的决心。“以后我要不断请教乌鲁木齐、喀什的名师,提高我弹奏的本领。2023年,我计划在政府的扶持下,把文化大院改造提升一下。今年7月份,计划办一个弹布尔的学习培训班,由我当老师,给更多的年轻人和学生教一下弹布尔的演奏技巧。我想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免费给他教。”阿不都外力·哈力克说。
阿不都外力·哈力克用心烹饪文化大餐,用弹布尔奏响的幸福生活,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还成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党委副书记张鹏说:“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高度重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公共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希望更多人喜欢文化带头人阿不都外力·哈力克和他的‘金太阳’文艺团队,喜欢弹布尔,让这门民族传统乐器永远传承下去。”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毛卫华|朱丽君、明伟、杨艳、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