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召开“5·15”经侦宣传日新闻通气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召开“5·15”经侦宣传日新闻通气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5-14 20: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召开“5·15”经侦宣传日新闻通气会,通报2022年全区公安经侦部门防范打击经济犯罪工作情况以及近年来全区公安经侦部门侦办破获的典型案例。

2022年,全区公安机关共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400余起,同比上升20.1%;破案率同比上升22%;抓获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22.2%;挽回经济损失5亿余元。

会上通报了公安部门在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打击经济犯罪、经侦规范执法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成效、新进步。

在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方面,有效遏制非法集资多发势头。始终坚持以打促防原则,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非法集资犯罪,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全力开展非法集资沉积案件化解处置专项工作。全年共立非法集资犯罪案件26起,破案56起(含积案),立案同比下降60%、破案同比上升12%。

有效遏制非法集资多发势头。我们始终坚持以打促防原则,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非法集资犯罪,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全力开展非法集资沉积案件化解处置专项工作。全年共立非法集资犯罪案件26起,破案56起(含积案),立案同比下降60%、破案同比上升12%。

有力打击金融领域犯罪。主动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协作联系,配合“断卡”行动开展打击金融领域犯罪工作。共查处银行卡类犯罪案件26起、贷款诈骗案件7起、证券犯罪案件4起、假币案件10起,反假币工作考核全国排名较往年大幅提升;立洗钱案件64起,其中51起案件获批部级大要案件。

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严打涉税犯罪。全年共破危害税收征管秩序类案件50起,价税合计13亿余元,挽回国家税款损失1.8亿余元,挽损成效同比上升四倍,有力维护了国家税收秩序。在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共立案14起,涉及骗取留抵退税金额100余万元,联合税务机关累计检查涉嫌虚开骗税企业639户,阻断留抵退税金额1100余万元。

严打商贸领域犯罪。持续严厉打击合同诈骗、串通投标、商业贿赂、非法经营、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常发多发案件,全力配合市场监管、住建、国资委等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农产品网络交易、假冒国企等专项行动,全年共立商贸领域案件690起,挽回经济损失5200余万元。

严打传销犯罪。联合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打击整治传销集中行动,重点针对虚拟货币、网络传销开展研判打击。全年共立传销案件52起,破36起,挽回人民群众经济损失6800余万元。克州、阿克苏破获“云熙国际”“亚欧股份”2起涉及全国特大网络传销案,抓获数十名犯罪嫌疑人,获得公安部贺电表彰。

在经侦规范执法方面,规范执法行为,纠正执法偏差。全区经侦部门开展案件巡查、百案评查、信访核查以及专项治理的“三查一治”工作,在规范办案环节、纠正执法偏差等方面突出问题导向,探索执法举措,强力推进经侦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开展整治违规使用资金查控平台冻结手段专项工作,精细化、长效化治理“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冻结问题,全力保障企业、群众合法利益。累计排查案件119起,纠正账户5800余个,违规冻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化解挂案积案,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涉民营企业三类挂案开展集中攻坚清理工作,清理涉民营企业挂案25件。积极畅通与群众及民营企业沟通渠道,通过电话接访、警官联络室、“厅长信箱”等途径,及时回应信访案件及企业群众合理诉求逾千起。

近年来,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下,传统经济犯罪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骗取贷款、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虚开骗税、合同诈骗等领域常见多发经济犯罪仍然居高不下,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一些新型领域经济犯罪类型和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网上犯罪与线下犯罪叠加,“互联网+”模式的案件多发,复合式、涉众型、网络化趋势更加突出,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如网络借贷、投资理财、养老服务、消费返利、虚拟货币等等,已成为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重灾区”。

最后,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要提升防范意识,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所谓的熟人,比如亲戚、朋友、同学推荐介绍投资轻松赚大钱的网上投资项目一定要谨慎考虑,不要觉得抹不开面子而掉入陷阱,最根本的还是要克服贪欲,不要幻想“一夜暴富”。如果抱着侥幸心理参与其中,最终将会落得血本无归、倾家荡产,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害人害己。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 李小龙)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