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展正在疆巡展,64件展品精彩亮相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展正在疆巡展,64件展品精彩亮相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5-11 16: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塔,世界上最早的感知地震装置、湿度计、二级火箭、脱离了天文仪器的独立自鸣钟……“张衡所做的地动仪也是首次在新疆站展出。”5月11日上午11时,新疆科技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展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创博智谷产业园综合楼正式开展。

该展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新疆科协主办,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委、区政府和新疆科技馆联合承办。据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展是中国科学技术馆设计开发并推动优秀科普展览资源共建共享的巡展项目之一,曾在国内外引发热烈反响。

新疆科技馆副馆长张韶华介绍,新疆科技馆精选项目中的64件(套)展品,分为天文、机械、建筑、军事、井盐开采及科普互动六大区域进行展览展示,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回味无穷的古典科技盛会。

图:张韶华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右侧展品为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简仪。

“为什么刷一遍胶水呀?”“这个部件应该怎么组装呢?”科普互动区设置的拓印、活字印刷、木版水印、鲁班锁、榫卯小件、斗拱拼装等古代技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现场,一位参观游客正在讲解员的指导下体验拓印。碑上刷一层液体胶防止纸张脱落,再轻轻地将宣纸在拓面展平贴好,并用喷壶均匀地撒上清水。然后用蘸有墨水的木槌反复捶打纸面,直到宣纸和印痕完全贴合。待宣纸水分蒸发,“一张白色的宣纸便变成美丽的书画”。

图:游客正在体验拓印项目。

机械展区则展示了众多衣食住行所必须的机械工具,它们构思奇巧、实用性强,极大地提高了古代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例如,天平式湿度计是世界上最早的湿度计。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悬以羽毛和木炭,并使两端重量相等。木炭有吸湿性,当木炭较重时,便可以知道空气比较潮湿,从而测出空气中水汽增加或减少。

图:机械展区。据观察,机械展区陈列了半数展品。

“以本次新疆古代科技展为契机,掀起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时代风貌。”水磨沟区政协副主席李福明说。

记者了解到,协助承办此次展览的水磨沟区科学技术协会正计划将该展览打造成水磨沟区的精品旅游线路,并围绕展览组织一系列的研学活动。

展览须知

展览期限:2023年5月11日至2023年10月28日

场馆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含节假日),11:00-17:30(17:00停止入场)

展览地点: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广源路100号创博智谷产业园三楼展厅

交通指南:公交(创博智谷站)可选择101路、D009路;若是自驾,产业园内免费提供地面停车场

注:该展览属于公益性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团队预约电话:0991-6386167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 王桦鑫)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