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源于江河,水运连着国运。千百年来,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鱼水共欢、人水和谐,构筑起一幅幅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画面。
4月7日,“2022年新疆大头鱼增殖放流项目克孜尔水库放流活动”在位于拜城县境内的新疆克孜尔水库举行,此次增殖放流新疆大头鱼幼鱼3万尾,平均体长7厘米。全疆连续18年开展此项工作,在新疆克孜尔水库、巴州博斯腾湖等水域,近300万尾新疆大头鱼重回“故乡”。
从濒危到保护 新疆建设4个保护基地“养鱼”
新疆大头鱼是扁吻鱼的俗称,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类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998年收录于《中国动物红皮书》(鱼类),属极端濒危物种。它和大熊猫、中华鲟一样珍贵,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生态价值。
1999年,在国家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阿克苏设立了“新疆扁吻鱼原种场”。
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蔡林钢介绍,2003年,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决定开展新疆大头鱼人工繁殖工作时,对野生新疆大头鱼生存环境进行调查发现,博斯腾湖已经没有原生代和子一代苗种的痕迹,只在克孜尔水库发现了数量很少的野生新疆大头鱼。
“水利建设和农业灌溉对野生新疆大头鱼的生存环境影响很大,调查的结果说明,新疆大头鱼的生存板块已经压缩到很小的范围了,假如不立刻启动保护和人工繁殖,这种濒危物种10年就会灭绝。”蔡林钢说。
58岁的陈少平是拜城新疆大头鱼地区级自然保护区中心保护管理站的水产工程师,2005年至今,他从事新疆大头鱼人工繁殖工作已有18年,经他手繁殖成功的新疆大头鱼数以万计。生活在管理站的新疆大头鱼,就像是陈少平的孩子,它们的生活习性、饮食、健康等问题,他都再清楚不过。
“这就是马上要放流的鱼,这一批鱼,是2022年4月15日人工催产,4月18日产卵,4月23日出的鱼苗。原计划去年9月放流,因为疫情耽搁了,它们过几天就1岁了,你看,这里面大一点的已经有9厘米长了。”4月6日下午,在管理站的车间里,陈少平指着鱼苗向记者介绍。
据悉,截止目前,新疆大头鱼保护基地在全疆共有4个,其中,阿克苏地区2个,巴州1个,昌吉州1个。
从“温室”到河湖 增殖放流铺平新疆大头鱼“回家路”
增殖放流,就是采用人工方式,通过放流、底播、移植等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
2006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将增殖放流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并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2008年,阿克苏地区正式批准建立拜城新疆大头鱼地区级自然保护区,重点进行新疆大头鱼的科学研究,对其进行收集、驯养、人工繁殖、增殖放流及巡河执法等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在新时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好鱼水关系,加快恢复江河湖海的鱼类资源。
2022年,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拜城新疆大头鱼地区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采取一系列人工繁殖技术和措施,利用池塘驯化养殖的大头鱼,采取人工催产、人工模拟自然环境促进性腺成熟的方法,共获得人工催熟卵30万粒,成功繁殖新疆大头鱼15万尾。今年,孵化车间扩建,计划成功繁殖30万尾。
2005年至今,拜城新疆大头鱼地区级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新疆大头鱼数量达到240余万尾。
通过增殖放流补充鱼类种苗,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濒危珍稀物种与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现实所迫也是科学之举。
每年的6月6日“放鱼日”已然约定俗成,记者了解到,全疆各地还通过开展增殖放流以及相关渔文化、科普、环保等宣传教育等活动,将科普宣传带进学校、社区、景区、渔区,提升公众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科学认知,营造全社会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浓厚氛围。
从“休克”到重建 努力让新疆濒危物种得以衍生
没有鱼的湖泊,常常是另一种“干涸”。水能养鱼,鱼也能养水。向天然水域、大水体人工投放鱼苗,以净化水质,渐渐成为共识。鱼水共生、鱼水共欢,历来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生态统一体。
毛比吐拉·毛拉吐地是新疆克孜尔水库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拜城)干部,今年是他在拜城新疆大头鱼地区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第三个年头。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保护和拯救新疆大头鱼,向群众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站有3000余尾子代新疆大头鱼,5尾野种鱼,700尾青鱼(子一代)。新疆大头鱼自然寿命在30年左右,生长缓慢,长到3公斤最少需要10年。克孜尔水库的新疆大头鱼,大的6-7公斤,身长80-90厘米,巡逻时也看到过20-30厘米的鱼。这些年,克孜尔水库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艾则孜·沙依提说:“新疆大头鱼增殖放流工作一年两次,它的主要生存范围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中游、下游,以及部分塔里木河流域支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用于增殖放流的亲体、苗种必须是本地种,物种种质选择应遵循‘哪里来哪里放’原则。这几年,我们加大力度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及原种保存等工作,就是要努力重建和恢复新疆大头鱼野生种群。我们保护区的鱼苗,目前主要放流到克孜尔水库,过去,也曾放流到巴州博斯腾湖和喀什的水域。下一步,我们计划同上级单位一道,对南疆适合新疆大头鱼生存的水域进行调查论证,为新疆大头鱼在南疆范围内‘争取’更多栖息地。”
循自然之道、生态之道,方得鱼水共欢、资源永续。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保护新疆大头鱼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新疆大头鱼生物学研究,人工繁殖实验和增殖放流活动,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自捕捞新疆大头鱼的行为,使全社会都能自觉地担当起保护国家珍宝的责任,切实把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新疆大头鱼物种得以衍生,为人类创造财富。”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阿不力米提·托合提说。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 邓丽娟 王拓 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