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大棚春意浓 致富好“丰”景

近年来,新疆阿克苏市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立足村情实际,把设施农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菜篮子”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钱袋子”。

新疆阿克苏市:大棚春意浓 致富好“丰”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3-15 20: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新疆阿克苏市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立足村情实际,把设施农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菜篮子”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钱袋子”。

图为蔬菜种植户精心打理温室蔬菜大棚 饶富强 摄影

3月14日,在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木日开旦木村的温室大棚基地里,一排排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大棚里各类蔬菜长势喜人,为村民增收致富带来新希望。村民们积极开展春耕育苗、新苗除草、浇水、施肥等工作,为新一年的丰收忙碌着。

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木日开旦木村村民李永平说:“我家种植大棚蔬菜好几年了,有7个大棚,主要种植黄瓜和番茄,这几年收成还不错,一年下来能收入20多万元。等这茬西红柿卖完,我种上黄瓜,这样既给大棚倒了茬,又能让这茬黄瓜提前上市卖上好价钱。”

在种植户文俊爽的蔬菜大棚里,只见他正在给西红柿苗挂绳子。看着大棚内的黄瓜苗、西红柿苗和辣椒苗长势喜人,他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笑呵呵地说:“我们栽的西红柿苗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现在正是蔬菜苗需要呵护的时候,要精心打理,再过2个月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了。我们除了种植应季、反季蔬菜以外,还利用一部分大棚为其他村民提供新苗,一年大棚的收益可以达到2.5万元以上。”

文俊爽是托普鲁克乡木日开旦木村有名的温棚种植大户,种有8座大棚,拥有近10年丰富种植经验的他,每年都会紧跟市场需求,种植收益可观的蔬菜,并适时扩大种植规模。“乡党委、政府鼓励我们发展设施农业,让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干劲也越来越足了。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提升蔬菜品质,让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绿色蔬菜。”村民文俊爽说。

一座座充满希望的温室大棚,构成了产业振兴的新图景。近年来,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依托地理优势,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政策、资金、种子、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大力发展温室大棚、育苗基地等设施农业,全乡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靳明义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市场需求,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持续发力,不断做优现有产业,发展多元产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多渠道拓宽村民增收途径,让村民增收致富更有‘底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张凤 于雪)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