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花”香飘边疆团场 文化滋润群众心田

“沙枣花”香飘边疆团场 文化滋润群众心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3-07 19: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坐上大卡车,戴着大红花,远方的青年人,塔里木来安家,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伴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给你一束沙枣花……”随着音乐响起,这首经典老歌《送你一束沙枣花》似乎又带我们走进了激情澎湃的支青岁月。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文明办公布了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馆“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获评边疆民族地区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3月2日,兵团文化馆“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关山告诉记者:“60年代中期,10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支边青年唱着歌曲《送你一束沙枣花》来到新疆参加兵团开发建设,为新疆和兵团作出了巨大贡献。兵团文化馆‘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名称就取自于这首广为流传的经典歌曲《送你一束沙枣花》。

该项目自2021年12月正式启动,项目志愿者起初主要是兵团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随着项目的推进,兵团导游协会的导游们也加入其中,目前共有近60名志愿者。项目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融为一体,服务的对象主要以兵团基层偏远的边境团场和少数民族团场为主。”

自项目启动以来,兵团文化馆组织群众文化和旅游服务相关专业人才,深入基层开展美术、摄影采风巡展、舞蹈创编、讲解员礼仪培训等志愿服务,指导帮助基层偏远团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推动兵团文化和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方面,进行了不少有温度、有力度、接地气的创新与尝试。

兵团文化馆群众文化科负责人巩静洁曾多次到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志愿服务,她为三师四十四团排演的舞蹈《童心向党·幸福过大年》,弘扬了春节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巩静洁说:“能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觉得特别有意义,我和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离开这里,都会依依不舍。这里的群众也通过舞蹈对中华文化有了高度认同感。”

兵团文化馆“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核心成员王新义、郭韶娜两位老师,经常带领画家和摄影家志愿者深入九师一六一团孙龙珍民兵班,为女民兵讲解绘画知识,为她们画像、拍照。“九师是兵团人均守护边境线最长的师,孙龙珍民兵班的姑娘们扎根边疆,履行着戍边维稳的神圣使命。这些姑娘们围坐在志愿者身边,认真聆听记录,分享自己的体会,可以感受到她们对绘画真诚的热爱。”王新义说。

“我们志愿服务队还到三师五十三团二连、三连、八连等地组织开展广场舞教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经典诵读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不少孩子对经典诵读活动都兴趣盎然,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着浓厚的兴趣。”关山说。

2022年6月至12月,“沙枣花”志愿服务队在南疆各师、团、连队、校园广泛开展公益电影文化惠民宣传教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父辈》《守岛人》等群众喜闻乐见、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国产电影,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目前‘沙枣花’志愿服务团队还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汇聚更多志愿力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我们希望把‘沙枣花’品牌树立起来,让它成为全兵团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引领,不光是兵团文化馆,还要带动各师各团各连队,让更多单位都能参与到‘沙枣花’服务项目里。把项目越做越好,惠及更多基层群众,不断提升基层各族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关山说。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 梁艳)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