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疆考古 | 南京大学教授水涛:在新疆考古,就要热爱戈壁和风沙

“我从2003年开始承担新疆考古项目,至今已经20年了。2003年,已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教授的水涛,代表南京大学开始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 

我在新疆考古 | 南京大学教授水涛:在新疆考古,就要热爱戈壁和风沙

来源: 石榴云
2023-02-25 11: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从2003年开始承担新疆考古项目,至今已经20年了。”白发灿然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水涛说。2月24日,记者在2022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见到了他。

  水涛教授。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海峰摄

  水涛对新疆的深情源自故乡情结。他的父母是随王震将军一起进疆的第一代军垦战士,水涛出生在石河子市。尽管很小就随家人离开了新疆,但这里是他永远的故乡。

  2003年,已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教授的水涛,代表南京大学开始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我的研究方向是西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新疆是我关注的重点。”这一次,水涛跟着新疆同行,把当时已知的南北疆重要遗址都跑了个遍。

  帕米尔高原上也留下了他的足迹。“香宝宝墓地在塔什库尔干河谷高地上,河谷宽阔平缓,水草丰茂,遍地牛羊,河谷边还有很多天然泉眼,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水涛回忆,“每次到新疆考古,对新疆的感情就会加深一分。”

  水涛教授(右)和学生在阿克塔拉遗址群考古现场“修车”。 图片由水涛教授提供

  2005年,水涛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疆通史》(史前卷)主编,“这个项目延续多年,我一直在关注、追踪新疆考古的最新发现。现在,这个项目完成了,我又参与了‘考古中国’的新疆项目。”水涛说。

  从2021年开始,每到暑假,水涛就带着南京大学团队和新疆文物考古所的同行一起,在疏附县乌帕尔镇的戈壁荒漠间,对阿克塔拉遗址群进行考古发掘。七八月,正是南疆的酷暑季节,戈壁滩上风沙不断。“在新疆考古,就要热爱戈壁和风沙。”年逾花甲的他对学生们说。

  近年来,新疆考古新成果出现“井喷”,水涛非常欣慰:“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在新疆的考古发现中,文化的多样和融合非常突出,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的生动写照。”

  目前的发掘结果表明,阿克塔拉遗址群至少存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一个是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年代约为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另一汉晋时期遗存年代约为公元3世纪左右。这一成果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关注。

  水涛告诉记者,在阿克塔拉遗址群的青铜时代遗存中,已显现出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痕迹,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今年暑假,我们还要过来,继续发掘阿克塔拉遗址群。”水涛说。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张海峰)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