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县:非凡十年 叶城巨变 ——新疆喀什这十年·县市篇

十年跨越发展,十年沧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生活幸福、敢争第一”的昆仑第一城为目标,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谱写了叶城发展新篇章。

叶城县:非凡十年 叶城巨变 ——新疆喀什这十年·县市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0-11 14: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十年跨越发展,十年沧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生活幸福、敢争第一”的昆仑第一城为目标,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谱写了叶城发展新篇章。

巨变中的昆仑第一城—叶城。马甲兵 摄

易地搬迁拔穷根 叶城脱贫换新颜

叶城县南依喀喇昆仑山,坐落在山区的4个乡镇成为脱贫攻坚的最大难题。为破解南部山区乡镇脱贫攻坚难题,叶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牢牢把握易地扶贫搬迁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高位推动、积极探索、精准施策,对土地贫瘠“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区域的棋盘乡、柯克亚乡、西合休乡、乌夏巴什镇4个乡镇56个行政村的6835户296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叶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阿克塔什农场安置区富民安居房新貌。武勇 摄

2018年,在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座座设施齐全的现代小镇拔地而起。这里有着平坦的道路、崭新的民居、排列整齐的农业大棚、新落地的园区厂房……

“我们走出了大山,走进了新生活;住进了新房子,有了好工作,过上了新生活。”从柯克亚乡搬迁下来的村民依干拜尔地·依比布拉说出了搬入新居村民的共同心声。

住进宽敞明亮,水、电、天然气、电采暖一应俱全的房子,是依干拜尔地家几代人的梦想。

“这是我们家3代人的第4套房子,家里的前两套房是土坯房,后来住进了砖土房。现在住进了易地搬迁安置房,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依干拜尔地激动地说。

村民依干拜尔地·依比布拉与家人在阿克塔什镇的新房子前合影。

在叶城县,像依干拜尔地一样,因易地搬迁踏上小康征程的村民有近3万人。村民们不光有了乔迁新居的喜悦与幸福,也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叶城县在建设易地搬迁安置区时,充分结合城镇化建设要求,配套建设水、电、暖、路、气、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并在生活区规划建设了基层阵地、派出所、卫生院、养老院、幸福大院、幼儿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逐步能致富。阿克塔什镇还建设了22座乡村生产车间、130间沿街商铺、农民创业园、畜牧养殖园区、温室大棚等。

搬迁到阿克塔什镇的依干拜尔地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2019年自己承包了镇上的40座大棚,并带领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就业。

“十三五”期间,叶城县6835户2.9万人易地搬迁任务全面完成,荣获全国“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奖”,被评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明显县”。

天路引客 叶城旅游实现从无到有的“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叶城县一举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并将“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的旅游名片推向全国。近年来,叶城县提出“旅游强县”的发展目标,立足自身丰富旅游资源,借助上海援疆优势,盘活旅游资源,以天路新藏线自驾特种旅游不断引客入叶,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叶城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做大、由弱变强的嬗变。

叶城县锡提亚迷城。

叶城县素有“中国核桃之乡”和“金果玉叶、铜铁之城”的美称,是享誉全国的“昆仑第一城”。这里有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有享誉中外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有灵气四溢的宗朗灵泉,有最古老长寿的核桃树,有巍峨险峻的雪域冰川,有郁郁葱葱的森林草原,有广阔神秘的戈壁大漠……这些都是发展叶城旅游的巨大宝藏。

叶城县城市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图为鸟瞰叶城县水景公园。马甲兵 摄

叶城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设计精品线路,以新藏线“探险游”和核桃七仙园“产业游”为核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带动全县旅游景区景点提质增效。

2016年7月,叶城县宗朗灵泉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核桃七仙园、邓缵先纪念园、叶城烈士陵园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叶城县不断加大景区的投入力度,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当地的村民依托景区发展吃上了“旅游饭”。

鸟瞰叶城县4A级景区宗朗灵泉风景区。

阿达来提·吾布力是宗郎乡阿亚格宗朗村的村民,宗朗灵泉景区升级后,她便在景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工作,通过努力,还当上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餐厅的领班,月工资在2300元以上。她说:“宗朗灵泉很受游客欢迎,来这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周边很多村民都依靠在景区务工实现了脱贫。”

近年来,自驾穿越新藏线的特种旅游持续火热,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叶城,从叶城出发挑战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而这条公路因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故被称为“天路”。

叶城县举行“勇者新藏 魅力叶城”新藏线极致骑行公益赛。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藏线自驾游服务保障,自2019年以来,上海援疆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在新藏线叶城段105公里、160公里、240公里和292公里处建设了4座驿站,提供住宿休息、零食小吃、新疆当地美食,以及叶城当地的土特产品。驿站的建设提升和完善了新藏线叶城段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为疆内外游客做好保障。

叶城县地标建筑叶城门。马甲兵 摄

随着新疆旅游的持续升温,叶城县国内旅游人数从2012年的5.35万人次增长至2021年的113.918万人次,旅游收入从300万元增长至2.8257亿元,带动就业从不足千人增长至1万余人。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民生答卷暖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叶城县始终把就业作为“六稳”“六保”首要任务,突出就业优先、坚持产业带动、优化就业服务,做大做强产业链,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全县19.52万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叶城县加依提勒克乡欧克阿哈德艾日克村子涵乡村生产车间一派欢声笑语。

——大力推进轻工业、重工业园区建设。先后引进了178家企业在园区入驻,实现了5000余名富余劳动力在园区就业。叶城县轻工业园区的叶城爱昆实业有限公司是2010年成立的民营企业,主要经营畜禽屠宰、肉食品精深加工等业务,吸纳了本地300余名群众在企业务工。阿扎提古丽·吐尔逊就是其中的一员,每月工资3500元,稳定的收入让她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以产业、就业为主线,初步构建了林果、畜牧、设施农业、种子工程、精深加工销售“五大板块”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依托82万亩林果资源,加大64万亩核桃种植培育、加工技术、产品研发等课题研究,在原有22万亩鲜果基地的基础上,新增14万亩鲜果基地,扶持新疆果业、美嘉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全县32万各族群众围绕林果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叶城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群众在新区住得好,有工作,生活无忧。武勇 摄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叶城县把发展投资小、门槛低的乡村生产车间,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以“乡村生产车间+农户”的模式,实现“产业+就业”双增收。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国家一级)、新型农业主体1059家,“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化布局形成规模,发展壮大了产购销一体的12万亩“菜篮子”产业;培育了千万羽鸽子产业,20万对种鸽繁育、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和冷链物流基地投入使用。

在华凌叶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在清理饲料。(资料图)

自2020年以来,先后投资达80亿元、10万头肉牛养殖的华凌叶城牛业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实施,两年来,公司在带动以洛克乡、江格勒斯乡为主的周边乡镇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叶城县民生保障实现历史性跨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叶城通用机场项目奠基开工建设,莫莫克水利枢纽工程稳步推进,G219隧道建设开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县办初高中、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战略全面实施,适龄儿童入学覆盖率实现100%。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沪叶情深 上海援疆筑梦昆仑第一城

万里援疆路,浓浓沪叶情。上海援疆叶城分指坚持把民生建设作为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科学谋划,坚持援疆资金项目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

——立足项目建设,改善群众生活。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向安居富民、产业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脱贫攻坚等民生实事,建设了一批批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上海援疆建设的新藏驿站。

——实施产业引导,拓宽富民之路。上海援疆叶城分指以发展乡村生产车间为抓手,以叶城县工业园区为依托,以纺织、服装、织袜、手套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鼓励企业按“总部+生产车间+农户”的模式,逐步向各乡镇小微产业园和深度贫困村辐射,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通过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

十年来,上海宝山区共投入援疆资金57.77亿元,安排援疆项目303个,惠及全县26个乡镇(区)369个行政村(社区),约55万人民群众。

十年来,上海援疆叶城分指助力叶城县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从黄海之滨到昆仑山下,无数宝山援疆人用青春和汗水,勾勒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谋社会新发展的生动画卷。(马甲兵)(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