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者而歌

6月13日,话剧《可可托海我的魂》在阿勒泰雪都大剧院首演。以小见大、用情说理和灵活的艺术呈现,是《可可托海我的魂》在创作上的特点和亮点。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支撑人物行动与精神建构,丰富并拓展了可可托海建设者群体形象。

为建设者而歌

来源: 天山网
2022-07-22 20: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聂楠

6月13日,话剧《可可托海我的魂》在阿勒泰雪都大剧院首演。这部剧由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出品,在吉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支持下,历时两年共同完成。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编剧李雪艳及其团队任该剧主创,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王佩霞担纲总导演。主创团队对可可托海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以“铁血柔情”“矿山母亲”“雪山雄鹰”“党的儿子”4个篇章,展现了老一辈建设者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凸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精神境界。

“建设新中国”这个词汇和它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其具体内容是什么?身处其中的人有着怎样的感受?《可可托海我的魂》用全景式、视听可感的舞台语言为我们呈现了答案,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可托海老一辈建设者为实现这个理想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剧情围绕可可托海精神这一主题,描摹出了以军医付特文、矿山母亲刘姐、“雪山雄鹰”加盘·哈布都拉、疏干排水队党支部书记胡久孝为代表的老一代建设者群像。

话剧开始,寥寥数语将今天和昨天镶嵌在历史中——“可可托海,是病榻上爷爷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他给我讲述的那些动人故事发生的地方。”全剧以曾经的战士、现在白发苍苍的老人给孙女可可讲述过去的方式,完成辍连、详略、点评、交代背景等多种功能,场次转换虽多,在结构上却能融为一体。

开篇在爷爷的讲述中,时空回转到1961年的除夕之夜。可可托海生产一线的工一师五团军医付特文不分昼夜照顾生病的战士,身体已经严重透支,厨师大壮用矿区送来的面和肉给战士们包了一顿饺子,在那个困难时期,一顿家常饭也无比珍贵,战士们相互推让,谁都不肯吃。付特文建议把饺子都送到一线工地去,就这样,年仅23岁的他牺牲在了问诊的路上。这一幕的演绎,将观众迅速带入那个人们将无私奉献看得比生命还高的时代。

在“矿山母亲”篇章,剧情通过阿斯喀尔特矿区妇女选矿作业班成员秀英的抱怨、妇女们的争吵,将她们身处的恶劣自然环境,以及工作和生活所遇的各种不易和艰难进行了刻画和展示。尽管如此,她们依旧在“要和男人们一样撑起一片天”的口号声中拼命劳动。班长刘姐的丈夫在矿山爆破中不幸离世,她在选矿过程中也失去了两根手指,但这群矿山母亲们轻伤不下火线,为了完成任务,宁可背着生病的孩子也要坚持完成工作。通过妇女选矿作业班成员的争吵这个看似日常,却处处充满戏剧性张力的表演中,感受到在可可托海矿业开发几十年的历程中,矿山女人们的坚韧与顽强。如剧中人所说:“她们担负着更多的痛苦,背负着更多的压力,咽下更多的泪水……”在篇章最后,刘姐痛失爱子,一声声泪诉将该剧情感线推向高潮,使观众也深受感染。

“不就是矽肺病吗?我可是可可托海的雪山雄鹰,不会被吓倒的。”在“雪山雄鹰”篇章,话剧展现了第一代矿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加盘·哈布都拉的事迹。作为叙述者的加盘深感社会主义新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孩子们要发愤图强为国争光。他在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没能去北京领取荣誉证书就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疏干排水队党支部书记胡久孝为了保护工友牺牲在施工现场,展现了一个好党员、好父亲和好丈夫的形象,用“朴实”两字阐释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使观众深切体会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境界。

以小见大、用情说理和灵活的艺术呈现,是《可可托海我的魂》在创作上的特点和亮点。

该剧没有通过大事件、大人物的叙事来呈现作品,而是着力选择了基层建设者先进典型事迹,围绕这些小故事、小细节,以小见大地呈现出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与奋斗,用这些“小”来呈现“大爱”“情怀”,这使得作品更接地气,令观众体会到真切与真诚。

挖掘人物内在的情感表达,丰富延展众多建设者们朴素而深刻的家国情怀。4个篇章表达出各族群众对于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可可托海建设者不忘初心使命,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另外,在叙事、结构、节奏、舞蹈等艺术观念的运用上,该剧均让观众能感受到丰富的艺术形式表达,在剧目叙事过程中采用人物线、故事线、情感线等多线交叉并进的方式,将现实时空与过去时空交替展现在观众眼前,进而生动刻画出可可托海建设者们真实的工作、生活,以及人物情感的起伏。

《可可托海我的魂》以丰富的叙事层次、生动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情感表达,以及符合当下观众审美情趣的艺术创作手法,生动展现了可可托海老一辈建设者在党的领导下,对党忠诚、团结拼搏、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可可托海我的魂》并不是“取一点感动,随意点染”,这一切都建立在人物真实的事迹基础上,以更具当代性、现实性的艺术定位重现老一辈建设者的奋斗与牺牲,将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同社会大背景紧密融合,是对“可可托海精神”的艺术礼赞。

剧中既有对老一代建设者们初心不改、奉献边疆、艰苦创业的生动表现,更有对新时代可可托海人发扬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寄托。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支撑人物行动与精神建构,丰富并拓展了可可托海建设者群体形象。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