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疆)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6-12 12: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哈萨克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把刺绣作为美化生活的主要手段,无论服饰,还是生活用品,都可见到哈萨克族妇女的精湛刺绣工艺。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各县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县,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刺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装饰艺术,主要分为毡绣和布绣两种,广泛用作服饰、帕包、床炕用品及室内装饰。其图案纹样结构严谨,色彩瑰丽,线条粗犷,造型大方,从选料、绘图、刺绣,到成品装饰工艺考究。绣料多选用自产的布、毛毡、皮革等物。构图饱满,突出四边,注重里外、左右、整体与局部的对称性,图案纹样粗犷简洁,装饰性强,多以连续式高度概括的几何纹样构成。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自然纹样,如羊角、鹿角、驼掌、驼峰、云、树枝、花草等,尤以“角纹图案”最为丰富和最具代表性,草原文化特色鲜明。以黑色和白色为基本色,鲜艳的对比色为主配色。这些色彩组合在一起,表示某个完整的意思,象征性很强。如用蓝色表示天空和自由;用白色象征纯洁和喜庆;用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用红色象征太阳和光明;用黄色象征知识、智慧或忧郁;用黑色象征大地与和睦等。绣法有鼠印绣、勾针绣、压线绣、锁边绣等十余种。

哈萨克族刺绣由哈萨克族女性习得,并多以家族为单位世代相传,它凝结着哈萨克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反映了哈萨克人善良纯朴、热爱生活、向往和谐美好的民族品格。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