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电力赋能  塔克拉玛干沙漠变身“饲草银行”

新疆:电力赋能  塔克拉玛干沙漠变身“饲草银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6-02 12: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无人机拍摄俯瞰图(甄立民 摄)

进入五月下旬,紫花苜蓿进入了今年第一轮的收割期。5月25日,走进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博正农业(集团)公司饲草基地,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

无人机拍摄收割打捆一体机作业(甄立民 摄)

收割打捆一体机正在收割打捆牧草。(余艳春 摄)

手机拍摄的收割打捆牧草全景图(余艳春 摄)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正“噗噗噗”地缓慢旋转着对一大片饲草种植地进行浇灌(甄立民 摄)

在近万亩的紫花苜蓿种植区内,7台收割打捆一体机同时作业,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牧草被打包成一捆捆规整的方块从机尾处滚出,整齐有序的排列在收割场地中,等待送往青储粉碎车间加工粉碎和集中存放。在不远处的饲草幼苗地中,一排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正“噗噗噗”地缓慢旋转着对一大片饲草种植地进行浇灌。

国网和田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检查灌溉设备,排查安全用电隐患。(余艳春 摄)

当日一大早,国网和田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员阿卜杜力克木•吐孙托哈提和程秋雨两人就来到饲草种植区,了解种植企业用电需求,并指导检查供电线路、灌溉设备,排查安全用电隐患,为牧草育苗、收割保驾护航。

    饲草种植基地负责人为供电人员讲解牧草种植知识及牧草生长中对喷灌和电力的要求(甄立民 摄)

“从饲草种植、收割、粉碎到打包,每一个环节对电力的依赖度都很高。每年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用电最多的时候,你们都会来做保障,让我们放心用电,服务很贴心,非常感谢!”新疆博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饲草种植基地负责人俞文华说。

国网和田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检查饲草粉碎机用电情况。(甄立民 摄)

新疆博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政府招商引资企业,主要从事沙漠改良,饲草种植、销售,种子育种,肉羊养殖、销售及有机肥生产、节水灌溉服务等业务。从2017年进入和田以来,制定了“治沙种草、以草促畜、以畜带肥、以肥治沙”的循环发展模式,依托现代化喷灌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在和田地区4个县打造形成了集饲草种植、畜牧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国网和田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定期排查井灌用电隐患(余艳春 摄)

沙漠干旱缺水,蒸发量大、保水能力差,种植牧草并非易事,稳定可靠的电力是关键。为了节约有限的水资源,新疆博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3年时间种植根系较发达的高粱、玉米等作物,对种植饲草的沙地进行改良;采用节水浇灌设备,通过电力对喷水量、喷水时间等进行精准控制。

 近年来,和田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沙漠土壤化牧草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节水灌溉项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肉羊和肉牛养殖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截至2021年底,饲草种植突破10万亩,牛羊存栏73.71万头(只);2022年计划新增饲草2万亩,牛羊存栏81.3万头(只)。

和田县经济新区是在沙漠中建起来的园区,占地面积32.4万亩,建设有行政办公、综合服务、现代农业种植、特色养殖、生产加工等片区,入驻企业113家。新疆博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园区内最大的饲草种植企业。

国网和田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检查供电线路设备(甄立民 摄)

为了确保和田县经济新区工农业及居民生活发展用电,国网和田供电公司于2014年投入3621万元新建和田罕艾日克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于2015年3月30投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保障。同年,完成饲草基地20个变压器与20个机井送电。2019年10月22日,投资948万元对和田罕艾日克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行增容扩建,变电容量由50兆伏安增加到100兆伏安。2021年,通过农网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13.38万元,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4.6千米,进一步提升饲草基地灌溉用电需求。

国网和田供电公司还定期走访和田县经济新区企业,主动沟通,了解用电需求,解决用电难题;提供用电方案咨询服务和24小时停电不停工抢修服务,确保企业用电无忧;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力度,向企业宣传安全用电知识,讲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指导节约用电。

党员服务队在向养殖场技术员征求牛羊养殖用电需求(甄立民 摄)

在充足可靠电力的保障下,和田县经济新区牧草产业发展迅速,仅新疆博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在和田县打造万亩饲草料基地和万只肉羊育肥基地,进一步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同时,通过饲草种植和畜牧养殖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养殖产业,实现致富。

“我是附近的村民,中专毕业后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一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能学到技术不说,空出的时间还能养好家里的牛羊。”新疆博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羊场饲养员喀哈尔·买买提明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荒漠沙海到广袤草场,和田县通过向沙漠要耕地面积、向沙漠要绿水青山、向沙漠要产业就业,不仅为沙漠穿上了“绿衣”,更让沙漠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饲草银行”。(余艳春、甄立民)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