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险峰 ——记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Ⅰ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李东飞

无限风光在险峰 ——记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Ⅰ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李东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29 14: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乌鲁木齐讯:(记者毛卫华) “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这是上世纪5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张仲瀚写下的一首诗,它真挚表达了为祖国屯垦戍边的思想抱负。

在新疆七十多年的过往之中,无数援疆工作者、无数有志于建设边疆的人们虽不是在兵团屯垦戍边。但是他们毅然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无悔、奉献的铮铮誓言驻守建设着这片热土。

当记者走进“世界第一混凝土高坝”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Ⅰ标项目部工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身穿橘黄色服装,看起来身材瘦“弱”的人忙碌在工地现场。他就是先后获得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四优共产党员”“科学技术二等奖”“企业管理先进个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及2021年度中国葛洲坝集团“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Ⅰ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李东飞。

1998年,当时不满20岁的李东飞,从重庆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开始了他的水利项目建设生涯,此工程位于和田地区,在当时素有新疆“三峡工程”之称,那时的他连自己能否撑过实习期都是未知数。刚来项目上,他们这批7位新人就被下放基层扎钢筋,这对于以技术员身份过来的他们,心里难免有落差,住的是石头房、吹的是常年不断的风沙,极目之处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生活关就是他们的第一道坎。

跑,太丢人,大老远过来一分钱没见到,不能再落下个“逃兵”的名声,这是李东飞当时给自己下的决心。没想到,凭着一口“坚决不当逃兵”的信念,李东飞在这个项目上一干就是6个月,这六个月,李东飞把能吃的苦都吃了,该受的罪也都受了,最关键的是,他把自己心性磨练了出来。

此后,李东飞先后参与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玛纳斯石门子水库、精河县沙尔托海水库、乌苏特吾勒水库、塔城白杨河水库、哈密柳树沟水库等新疆十几项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通过参建一项项工程的积累历练,丰富了现场施工经验、增添了技术知识储备、提升了项目管控能力,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肩负项目建设重任的领头人。

左三为李东飞

2010年,他参与的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更是同时荣获三项大奖,分别是“鲁班奖”、“大禹奖”、“詹天佑奖”。此时,而立之年的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反而让他明白了人生奋斗的意义,多年来他通过不断学习、刻苦钻研,获得水利水电工程一级建造师、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发表学术论文3篇。

“知行合一”是李东飞的写照,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我,同时又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服务群众时,他总是能冲到最前面。

2013年9月,李东飞调任哈密市柳树沟水库工程项目经理,面对牧民征地、地处百里风区以及工程进度严重滞后等诸多不利因素,他带领项目团队积极与业主、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同时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在保证各项资源的配置的同时,精心组织施工,工程各节点工期均超前完成。

该工程被誉为“哈密地区出类拔萃的水库工程”,实现了三座水库中最晚开工、最早完工。并推荐申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质工程”。项目完工实现利润1128.76万元,利润率16.59%,这在当时远远超出同行业5倍还多。

左二为李东飞

2015年5月20日,哈密市五堡镇经历洪灾,桥梁、供水系统等许多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五堡镇作为一个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地方,且正值夏季,农作物急需灌溉用水,为解五堡镇人民群众民燃眉之急,李东飞同志率领项目部青年突击队主动向哈密市水利局请战要求参与灾后抢修工作。他带领青年突击队经过4天4夜不眠不休的抢修作业,同其他单位相比第一个完成了抢修工作,共抢修完成3座渡槽及简易道路若干条。

此后又得知,哈密市二堡镇六队到红星二场上学的学生长期因一条13.5m宽防洪渠阻隔需绕道十几公里才能抵达学校。而当地村委会和镇政府由于资金困难,协调此事三年之久也未能解决。李东飞得知情况后向项目部提出建议,利用自身团队建设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孩子们架起一座“方便之桥”,最后经多方努力。2015年9月29日“连心桥”建成落地,广受当地各界好评。

项目上的一步步成熟,也为他带来了难度更高的挑战,2019年,李东飞调入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Ⅰ标项目部担任项目经理。

总投资89亿元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最大坝高247米,是已建和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他所负责的Ⅰ标项目部承担的是建设大坝的主体部分。工程建设需解决特高坝坝体沉降变形大和不均匀沉降、大坝变形控制、坝体与岸坡连接部位的周边缝变形协调、强地震对于大坝带来的抗震风险、面板混凝土裂缝、多泥沙、超高水头泄水建筑物泄洪消能抗冲耐磨技术研究等行业技术难点。而李东飞和他的团队正在向这座科学高峰发起挑战,目前已确定重大科研项目9大项16个子专题,已完结7个子专题;一般科研项目13大项,已完结5大项,其余项目正稳步推进中。

工作学习上的稳扎稳打,也造就了李东飞的务实与内敛。在李东飞不断的成长当中,自己手底下管理的人也越来越多,作为一名项目管理人员,李东飞非常注重队伍建设,关心职工生活。其所带领的项目团队平均年龄为29岁,作为一名同样年轻团队的领导者,他能真正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同时又能以身作则,和团队打成一片。

2017年,李东飞调入延黄高速项目,先后担任延黄高速总承包项目、项目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生产计划管理,面对前期工程进度滞后、分包单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采取快速理顺管理关系、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对部门机构人员调整、现场派驻联合工作组、约谈参建单位领导、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设置劳动竞赛活动,建立重奖重罚机制等管理措施,项目施工进度每月较以前以20%-35%的增速递增。为延黄项目顺利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初,突发疫情,当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爆发,全国多地决定于23日封城的消息后,李东飞第一时间察觉到“项目不能停”,随即与家人进行沟通,毅然带着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孩子,于大年三十逆行奔赴项目现场,安排部署防疫和施工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制定方案、设置隔离区、采购防疫物资、还要忙活着给当地基层社区捐款捐物,一切都在忙碌中井然有序。

“在他的身上有种父亲般令人踏实的感觉,在工作上总是了解的十分详细。”作为入职不久的贺琴这样评价他的师傅李东飞。

李东飞的关心不仅是实打实的和下属们交流,更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每当项目完工之时,他总会从自己的项目奖金里面抽出一大部分发给自己的团队,这是他多年项目经理的“潜规则”,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工人为什么跟着你?因为他们信你,只有把他们当成家里人照顾,有困难,相互帮衬着一把,队伍才能愈加团结向前。”李东飞这样理解他和团队成员的关系。

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才能为后来人照出一条发展之路。刚来大石峡项目部的白林,起初思想波动特别大,一度十分迷茫,徘徊在走与不走之间,但正是在李东飞手底下,受到他一点一滴的感染,让他在几度踌躇之后开始转变。
“我觉得我从他身上,能看到人应该怎么活着?人生应该怎样去奋斗才能更精彩?其实2019年底那阵,他本应该在家休假的,但是他毅然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了。”白林说道。

在工作上,他是大家的主心骨,是公认的“技术达人。”在工作之外,李东飞褪却了外界的光环,他成为了忧愁两个孩子成长的“老父亲”,喋喋不休的说着老大的叛逆和老二的淘气,更心疼妻子常年跟在自己身边,与群山戈壁度过女人最好的年纪,又变成了那个对父母兄弟心怀歉意的“李家老二”。

左三为李东飞

在谈及今后的打算,李东飞盘算着是该往后退一退了,新来的年轻人需要机会,自己也好抽身照顾家庭,但是牵挂在他身上的诸多事务,却又时刻让他“情不自已”,毕竟2019年回到项目工地以来,他更是甚少休息。

24年的职业生涯,让他与水利建设深深捆绑在一起,或许在下一个更高要求的施工现场,依旧能发现李东飞忙碌的身影。

(白玉林)(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