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乌鲁木齐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对于新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据了解,2017年11月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三调”工作,全区4300余名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共同努力,全面查清了全疆106个县级调查单元的国土利用现状,汇集了790余万个调查图斑,建立了覆盖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
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兴广介绍,本次调查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调查技术基础上,整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建立了应用“互联网+调查”的新机制。以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大大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地类认定的真实性。
“三调”通过自治区统一的“国土调查云”平台与国家云平台挂接,实现了外业调查、内业核查、数据建库等工作上下联动、远程对接和实时印证。外业调查中,同步拍摄实地照,通过云平台实时上传、比对、校核。
“互联网+调查”机制的应用,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外业困难,有力支撑了调查效能提升。“三调”通过实地拍照、无人机拍照和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举证的图斑有409.38万个,占图斑总数的52%。
“三调”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细化了城镇建设用地分类,并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同时,摸清了地类之间的转换变化情况,掌握了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情况,还把耕地变为其他农用地的情况,按恢复耕种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据自治区“三调”结果显示,自治区“三调”耕地面积1.06亿亩,较“二调”时增加了2873.29万亩,全疆建设用地总量约2604.51万亩,较“二调”时增加648.27万亩,增幅33.14%。同期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0.9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2.80%提高到56.53%。
10年间,新疆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净增加约1.13亿亩,反映新疆在生态建设上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三调”成果也反映出,10年间,全疆有302.76万亩耕地流向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而又有2555.28万亩上述地类流向耕地,说明当前新疆国土利用和生态建设格局在局部地区还不稳定。
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李全站介绍,针对新疆国土利用和生态建设格局在局部地区存在的不稳定性,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在“三调”形成的数据库基础上,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科学安排并带位置下达新的生态退耕、国土绿化任务。
刘兴广表示,下一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规范完善生态保护、科学统筹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动“三调”成果共享应用。以多方面措施致力解决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反映出的情况及问题,促进新疆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平衡稳定发展。(张晓宇)(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