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
从2002年建队,到2018年转制改革至今,新疆森林消防总队伊犁支队巩留大队三中队在这19年的岁月长河里,用一面面锦旗记录了荣光,靠一座座奖杯见证了辉煌。
又是一年收获季。2021年11月4日,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三中队被表彰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对于这个中队而言,“初心”就是薪火相传的好传统、好作风,这“初心”就是再创佳绩的新目标、新动力。
然而,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够一路高歌,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明天可以一劳永逸。
在此,笔者特地对其提出了几个问题。
一、中队长连年参加比武竞赛,凭啥?
“这么牛?听说你们中队长今年参加总队综合救援比武拿了第三,这次年终考核排名第一!”
“正常,你没看到我们中队长付出了多少。”
三中队中队长杨理升始终坚信,唯有自身本领过硬,才能让单位建设过硬。改革转制后,他便立足新起点,用高涨的工作训练热情,让政工、军事能力齐头并进。
夏季的伊犁河谷,炎热异常,杨队长和队员们一起开展灭火战术训练。一边是天气炎热带来的高温,一边是实火点烧带来的烤灼,让不少队员筋疲力尽、精神懈怠,但是他一边组训,一边为队员加油鼓劲,大家到嘴边那句“受不了”总会不由自主地咽回去。
野外山地负重8公里,是所有训练中最累的课目,34岁的杨队长每天要背着13公斤重的背囊,和20出头的年轻队员要在野外山地完成8公里负重跑。每次训练结束,他的衣服总会像从江里刚捞出来一样。
200米携装灭火障碍是最难的训练课目之一,考验消防员的力量、体力、意志力和协调性,尤其是在携带灭火装备的情况下,是极具消耗参训队员的体能。每次开展训练,他总是第一个站在起跑点告诉大家:“看我的,敢于挑战,才能突破自我。”这句话顿时成了全体参训队员短暂的座右铭。
到了训练预备期,妻子带着儿子来见他,儿子总对杨队长怯生生的,因为他脸黑的快认不出是谁了,手上的老茧摸上去也是那么的粗糙硌人。
改革既改了风气新面貌,也改了对训练强度、队员素质的要求。
为了提升消防员的训练热情,每次五公里训练时,他总是绑着沙袋第一个冲出起跑线;器械场,他总喜欢拉着中队几名器械尖子,向他们请教器械的方法技巧,一段时间过去,几名器械尖子发现他们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教了;基础体能训练的时候,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跟队员“PK”俯卧撑的身影。
除此之外,深夜时的办公室和图书馆,也是他的专属领地,一本本训练教材被他翻得起了毛边,整整3本业务笔记本被他做满了笔记。
连续3年参加支队、总队组织的“火焰蓝灭火技能尖子比武”,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带中队连续4年被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表彰为“标兵中队”,2021年11月,所带中队被表彰为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二、入职第二年便能荣立三等功,靠啥?
“队伍的中心工作是防火灭火,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打胜仗!”
下队第一天,老班长的一席话,便深深印在梅贵涛的脑海里。
梅贵涛有股犟脾气,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行”和“认输”两个词,从他身上隐约能看到《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身影。
他还有一个梦想,报考消防救援学院,成为一名优秀的干部。
为提升负重五公里越野的成绩,他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背上20公斤的沙袋进行负重训练,接着再参加中队的体能训练;为了练好器械,一有空闲时间,他就跑到器械场给自己加压,每次不待半小时是决不罢休,还经常缠着骨干向他们请教器械练习的诀窍、技巧;每天熄灯后,他还会自行“开小灶”锻炼体能,500个俯卧撑、300个深蹲是他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项目……
连续三年,在支队组织的尖子比武竞赛中,他以5个单项第一、2次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了训练尖子。
体能基础是入门,那灭火专业便是需要直面的“晋级赛”。
刚接触专业课目的那段时间,为了最快、最好的掌握所学课目,房前屋后都成了梅贵涛的训练场地,饭前饭后都是他的训练时间。
就拿“综合技能竞技”单个课目来说,为提高成绩,别人跑一趟,他就两趟,别人轻装,他就负重,训练场上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来,帮我按一下秒表。”每天训练结束,翻过梅贵涛的手掌,只见他的手上一层又一层的老茧和一个又一个的水泡。
入队第二年,由于训练成绩突出,在年底评功评奖时,梅贵涛便荣立“三等功”!2020年,他成功考上消防救援学院,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三、中队年年过得硬、拿“标兵”,为啥?
抛去19年的辉煌过往,面对新时期、新形式、新挑战,三中队为啥能一如既往做到“年年夺标兵,岁岁抗红旗”?
那是因为“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观念,已成为了三中队全体队员的自觉行动。他们为能在这样的先进集体工作、生活而骄傲,并用智慧和汗水来捍卫中队荣誉。
每次组织五公里训练,通知是徒手,队员们总会主动换成负重。有些体能底子薄弱的消防员受不了现有的训练强度,却没有一人肯说放弃,只会自我加压,争取迎头赶上“不掉队”。
每天清晨,营区内总能看见三中队队员背着背囊奔跑的身影;每次深夜,训练馆内总能听到厚重的喘息声,自发组织体能强化训练,已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作为“一主两辅”的队伍,练兵备战始终是三中队的重头戏。
为了遇有紧急任务出动更快,中队在不断提升队员战备意识的基础上,坚持每周不少于夜间一次、昼间两次的紧急集合。每周五上午,雷打不动开展防火灭火、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等拉动演练。
为了专业技能训练成绩在支队拔尖,平时休息时间,他们聚在一起不再“吹牛拉呱”,而是彼此交流探讨训练经验,为下次训练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方法。灭火战术训练炙热难耐,哪怕被实火烤到脸颊通红,即使被火星烧透防火服,三中队队员也咬紧牙关穿梭在灭火战术训练场。
2009年伊犁河谷抗击暴雪,2013年喀纳斯灭火作战,2015年哈萨克斯坦边境灭火作战,特克斯灭火、巩留县抗震……19年始终如一日,一茬茬队员经历了数不清的救援任务,参与了百余次扑灭森林火灾以及各类大小演习活动,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取得如此战绩?
如何解答上述这些问题,三中队全体队员眼里有很明确的答案,那就是:
不管你是中队长还是指导员,首先得是战斗员。
不管你是新消防员还是老消防员,三中队不看年龄只看素质能不能过硬。
不管其他单位拿“标兵”有多难,三中队拿到“标兵”是正常,拿不到“标兵”就是耻辱!
回首2021,展望2022。
新的一年已经开启,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该中队队员坚信,只要始终贯彻“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聚焦“一主两辅”任务,中队必能不忘初心,续写辉煌!(彭国华)(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