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18时,阿拉山口海关现场关员办理了一列胶州班列通关手续,该趟班列目的地为哈萨克斯坦,这是全国首票使用中哈“关铁通”项目出口货物,标志着该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为后续正式推广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中哈“关铁通”项目全称为“海关—铁路运营商推动中欧班列安全和快速通关伙伴合作计划”,是旨在推动以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舱单数据、机检图像、查验结果等信息交换为先决条件的中哈海关合作项目,通过双方信息互换,逐步降低中欧班列查验率,最终实现中哈海关监管互认。此项目的运行对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提高海关监管智能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对推动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发挥支持作用,畅通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阿拉山口海关监管二科科长李宏峰表示:“我们今天办理了全国首票中哈关铁通项目出口业务,后续口岸通行班列均会采用此种模式与哈方海关进行数据交换共享,我们将立足口岸持续优化监管,落实好各项通关服务措施,不断提升班列在口岸通行效能。”
同时为服务保障中欧班列快速通关,阿拉山口海关持续实施24小时通关模式,设立专门窗口,畅通与铁路、内陆海关等多部门联络沟通机制,为中欧班列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持续发挥铁路舱单系统、铁路运输工具系统的便捷通关功能,全面实现与铁路作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货物“秒级”放行,助力中欧班列发展提质增效;成立中欧班列保障组,搭建中欧班列验放“云平台”,实现企业、铁路“足不出户”完成班列通关手续办理工作;实现进境班列“秒放”、出境班列“快放”,全力保障进出境中欧班列在口岸高效通关。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货运员刘慧慧:“关铁通项目试运行后,在出口班列到达口岸时,不需要代理企业办理海关放行手续,可以缩短班列在口岸停留时间,提高班列运转效率。”
目前,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数总量达到2.24万列,通行线路有65条,主要前往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等13个国家,中欧班列逐渐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纽带,成为贯通中欧、中亚供应链的重要运输方式,为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提供重要助力。(吴南仕、武佳熠)(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