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石榴花散发出阵阵芳香,在结满红石榴果的石榴树下,大家共叙民族团友谊。长期以来,新疆各族儿女一起成长生活,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光明乐章。
心手相连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
59岁的维吾尔族“爱心妈妈”伊巴代提从事慈善爱心活动已经三十多年了。在昌吉奇台县鸿鑫村,国网昌吉供电公司帮着她建起了一个“爱心超市”,接受各方捐赠的衣物、玩具、图书等物品,再转送给需要的人。这座超市里共有68位“爱心妈妈”,来自汉、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等多个民族。这些“爱心妈妈”们长年活跃在乡村邻里间,将大家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帮助困难人群。
“爱心妈妈”依巴代提与国网昌吉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进行交流。(沈海涛 摄)
如今,伊巴代提和她的“爱心超市”依旧在传递着无声的爱,这也是新疆各族人民心手相连、亲如一家的生动缩影。
“正宗的无核白葡萄干香甜可口,吃到嘴里甜到心里。”吐鲁番玉旺克尔村村民依明尼亚孜·热介甫热情地吆喝着。今年12月份,一则销售葡萄干的微信在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各族员工的朋友圈刷屏了。
“非常感谢我的好兄弟李小敏,这两天订单量不断增加,我的葡萄干几天时间就卖得差不多了。”依明尼亚孜·热介甫高兴得合不拢嘴。
李小敏(左上)带领“访惠聚”共产党员服务队在晾房帮助农户采收葡萄干。(拍摄:徐自鹏)
原来在这之前,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员工李小敏在走访用户时了解到,村民依明尼亚孜·热介甫家中有9亩葡萄成熟后晾成了葡萄干,但一时之间没有收购商上门,依明尼亚孜·热介甫这个急性子一下子按耐不住了,急得团团转。李小敏掌握情况后,提出了通过电商销售的办法,第一时间制作葡萄干销售的微信,这一转发不得了,询问的、下订单的一下子如潮水般涌了过来,依明尼亚孜·热介甫的葡萄干很快销售一空。
在李小敏走街串巷给大家供电服务的这些日子里,跟村里少数民族同胞早就熟络了起来,帮助大家就医、耕种、销售葡萄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干了100多件,还义务出资10余次帮住村民。大家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里有大事小情都会请他过去给出出主意。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长期以来,这里的各族人民互帮互助、友爱团结,共同维护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汇聚起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强大正能量。
情牵一线各民族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12月20日,在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下,太阳照在维吾尔族青年巴合提亚尔·齐拉克略显发黑的脸庞上,他的笑容无比灿烂。此时,他正在自家院子里哼着小曲,喝着熬制的奶茶,享受着惬意的乡村生活。
国网喀什供电公司的 电力建设者正在塔县大同乡光伏行政村通大网电工程现场进行忙碌的组塔工作。(王康 摄)
“如今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47岁的巴合提亚尔·齐拉克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大同乡阿依克日克村村民。巴合提亚尔·齐拉克说,党和政府的政策是真的好啊,村民生活也日益富足,冰箱、洗衣机、空调这些家用电器都有了,极大方便了生产和生活。
2020年6月,喀什地区大同乡的生活随着通路和通电而改变。放牧为生的巴合提亚尔·齐拉克也将房屋修缮,添置更多现代化智能电器,将民宿对外进行旅游出租。基础设施地逐步建设和完善,让小乡村有了更多致富路,村民也对幸福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来我们喀什地区大同乡的游客越来越多,现在我们也将重点发展特色旅游,多家旅行社曾表示愿意合作开通旅游专线。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共同富裕的底气也更足了!”大同乡负责人张国碧介绍说。
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让乡村生活不断变化。同在昆仑山下的和田地区墨玉县奎雅镇巴什阿其玛村,古扎力努尔·阿卜杜麦麦提家靠放牧为生,自从他学习了电工知识后,成为了一名电力产业工人,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古扎力努尔·阿卜杜麦麦提是国网新疆电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一员,在大学期间受到培养毕业后,并参加通过招聘考试,分配到了国网和田县供电公司的营业服务班,不仅服务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享受到了电气化新生活。
“作为一名有技能、有知识、有追求的青年,我想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古扎力努尔·阿卜杜麦麦说。在新疆像扎力努尔·阿卜杜麦麦这样的知识型人才正在逐年增多,有了人才储备,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也会进一步提速。
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这份幸福生活源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是电气化改造,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动力倍增;是生态宜居,各族人民衣食住行无忧无虑;是产业兴旺,各族人民携手齐心共同致富,是新疆当下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荡漾在昆仑山间的小康味道。
爱心育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北京到和田遥距近4000公里,这两个城市之间也有步调一致的共鸣。今年7月,国网新疆电力组织“红石榴”夏令营活动,和田策勒县26名小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而就是这样一个长见识、得启迪的活动,把两地各族人民的距离再次拉近,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激发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国网喀什供电公司的 电力建设者正在塔县大同乡光伏行政村通大网电工程现场进行忙碌的组塔工作。(王康 摄)
“我从小生长在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策勒县,这次坐飞机去伟大首都北京,让我大开眼界。在那里我们参观了长城、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家科技馆等很多地方,让我深受教育。”9月9日,策勒县第四小学六年级学生苏比努尔·麦麦提艾萨跟同学们分享夏令营活动的感受,“当听到国歌在天安门响起,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长大了我一定要考到北京上大学,把我们祖国建设的美丽繁荣。”
通过参观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国家历史的沉淀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从小树立“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红石榴”夏令营活动也逐渐成为学生们最好的“开学第一课”。近年来,国网新疆电力已累计组织880余名优秀青少年通过本地、赴乌鲁木齐、赴北京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在位于和田地区托帕村的策勒乡第二中心小学,一个硕大的运动操场映入眼帘。在大城市都不多见的人工草坪足球场、硅PU篮球场、环形塑胶跑道、羽毛球场和沙坑等运动场地设施一应俱全,三五成群的小学生们正在踢球、做游戏。这个投资170万元兴建现代化场馆已经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了。
“这些场地和设施既美观整洁又安全环保。这么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小学六年级一班班主任布海且木·阿卜杜外力说。
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红石榴”夏令营活动还会一年接着一年办下去。在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疆各族儿女不仅仅用铿锵脚步丈量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抛洒着每一滴汗水,更用爱和情滋润着这片热土。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将坚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一颗颗“石榴籽”汇入建设美丽新疆的大潮中。(黄俊珲、余艳春、周广科、于欢)(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