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乌鲁木齐气温骤降。上午8:00,天还未透亮,当这座城市大多数上班族正揉醒惺忪的睡眼时,57岁的李东凤和同事们已经抵达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大街小巷、广场商场。
"不下雪的时候是8:00上班,下了雪6:00就必须到"。说这话的时候,李东凤的脸上不见抱怨,反带着一丝骄傲。
的确,他们也许是这个城市最早上班的人之一。
和多数环卫工人一样,李东凤的工作大多在室外进行。夏有酷暑,冬有严寒,寒来暑往之间,她和同事们比任何人都知道什么"神器"能遮阴避凉,什么"法宝"可驱寒保暖。
但在乌鲁木齐市真正的寒冬季节,什么"神器"都抵不了夹着雪砂的冷风,什么"法宝"也都扛不住长时间的户外工作。这个时候,一方温暖的小屋,一杯滚烫的热水,是环卫工人李东凤和同事最朴素而迫切的诉求。
“有了专门的‘环卫驿站’,我们什么时候都可以来”
李东凤就职于新疆鑫和新环卫绿化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乌鲁木齐经开区万达广场周围街路的卫生保洁工作。午休时间,公司会安排班车接送环卫工人上下班。但对于家远或不便回家的人,午休时的去处是一个小小的难题。
困扰并非因为“无处可去”,李东凤工作区域的不少临街商铺、银行、酒店都会专门设置环卫工人的“落脚点”,为其提供热水、座椅等免费服务。但是朴实的她和同事们不肯常去——“觉得不好意思,我们尽量不麻烦人家,怕耽误人家做生意。”
“现在有了专门的‘环卫驿站’,我们什么时候都可以来。”
李东凤所说的“环卫驿站”,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一家名为“哈力鸭”的餐厅内。餐厅门口、堂内两侧均挂着“环卫驿站”的牌子。
日前,为响应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局和各区(县)政府号召,“哈力鸭”餐厅老板谢鹏主动申请在自家经营场所设置“环卫驿站”,站内免费提供热水、公共电话、洗手间、创可贴甚至针线盒等,尽可能为环卫工人提供各项便利。
其实早在设置“环卫驿站”前,谢鹏就是一位“声名远扬”又“默默无闻”为环卫工人提供便利的人。
“声名远扬”是因为从2018年起,谢鹏的餐厅就开始免费为附近的环卫工人提供早餐——“4个包子、1碗稀饭、1个茶叶蛋。”3年多以来,谢鹏的免费早餐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规格。当附近的环卫工人又因为“不想添麻烦”、“不好意思”不愿意经常来店里吃饭时,谢鹏甚至会安排店员打包好早饭送到他们的工作地点。
“默默无闻”则是因为谢鹏只做事,不留名。“因为店员经常去给我们送早餐,我们非常熟悉,但是和他(谢鹏)见了好多次,我都不知道原来他就是那个老板”,说这话的时候,李东凤有些惊讶,又有些不好意思。
“我是真的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谢鹏说。因此,在“环卫驿站”征集设置点时,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目前,乌鲁木齐市各区(县)正在逐步设置“环卫驿站”,越来越多像李东凤一样兢兢业业的环卫工人拥有了更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11月20日前,为全市环卫工人设置第一批不少于350个‘环卫驿站’”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李东凤一样的环卫工人有17166名。
为切实解决环卫工人在工作期间的饮水、吃饭和休息等问题,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环卫工作,充分理解、尊重和关爱环卫工人,为环卫工人体面劳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一线环卫工作者的幸福感、获得感,11月9日,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局印发了《关于设置“环卫驿站”的工作安排》。
其中要求,2021年11月20日前,为全市17166名环卫工人设置第一批不少于350个“环卫驿站”。
这一数据意味着,乌鲁木齐市内,每个社区将至少有1-2个环卫驿站,每个驿站的服务半径不超过1.5公里——最大限度的为环卫工人提供便捷。
按照“原有和借用为主、新设为辅”的原则,各区(县)对现有爱心暖房进行功能性完善;综合利用现有片区党建服务中心、基层社区服务站等进行改造;动员沿街企业经营网点提供临时用房;动员辖区事业单位提供闲置房屋,统一进行改造,增配设施,完善功能。
每个“环卫驿站” 都有标识、能取暖、有饮水、能热饭,部分驿站还配备了厨房、厨具和米面粮油等,为午休不能回家的环卫工人提供做饭的便利。
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科科长张义斌表示:“我们将在11月20日前完成第一批次350个‘环卫驿站’的设置,11月底完成588个,共计达到938个。后续我们会持续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持续‘环卫驿站’设置工作,为环卫工人提供更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情系环卫工,驿站助暖冬”。有人说,2021年冬天是近60年最冷的一个季节,但在这个城市社会各界“泛滥”的爱意下,2021年冬季又将成为一个“暖冬”。
(丁文静)(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