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群策群力增加就业岗位 ---------喀什地区党史学习教育“十件为民实事”综述报道之一

新疆喀什:群策群力增加就业岗位 ---------喀什地区党史学习教育“十件为民实事”综述报道之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22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新疆喀什地区坚持将“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工程”作为重点民生项目,在落实落细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中,践行为民初心使命,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就业难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目前,喀什各地棉花争相吐絮,全面进入采收期,棉花丰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拾花就业岗位。为扩大就业容量,系好增收致富的安全带,全地区县、乡、村做好拾花动员工作,相关部门还组织各乡(镇)村群众到种棉大户家中务工,既解决了种棉大户用工的“急难愁盼”问题,又为群众找到了增收的就业岗位。“我们县有6.29万亩棉花,统计出了6000个拾花岗位,各乡(镇)村利用周一‘三结合’活动,动员家中富余劳动力外出拾花增收家庭收入,6000名短期务工的群众拾花的干劲很足。”泽普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丹娟说。

同时,按照群众自愿、部门组织、政府协调的原则,喀什地区有序推进有组织转移就业工作,成立劳动力就业信息实名制动态管理专班,加强就业系统信息维护,抓好动态监测,对就业岗位变动、收入下滑的及时跟进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健全完善疆外、地州市、区县、务工点四级干部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强化转移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协同解决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生产生活困难,疏导情绪、稳岗就业。

地区先后6次召开就业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围绕高质量就业常态化开展基层调研,制定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学生、特殊群体就业、“一人一岗”就业等工作方案,建立“地区协调、县市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岗位到人”的就业工作机制,强化与其他行业部门的协同联动,合力推动就业工作落实到位。围绕招商引资,喀什地区重点解决好“谁来招、怎么招、招什么、如何落”四个关键性问题,做到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带头“靠上去”、主动“走出去”、经常“沉下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的招商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各县市新增投产企业40余户,新增就业岗位6000余个,为群众就业提供了岗位保障。

同时,地区对各部门的培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建立县市技工学校、乡镇农牧民学校、村农牧民夜校三级培训体系,围绕馕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旅游等“十大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强化农村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党的历史、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等培训,提高群众的就业技能;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截至目前,全地区已累计完成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架子工、模板工、烹饪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已就业群众13.5万人次。

喀什地区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着力点,围绕全产业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与就业良性互动。目前,按照“县市馕产业园+乡(镇)打馕合作社+村(社区)馕小屋+骨干龙头企业”的馕产业布局模式,全地区建馕产业园13个,成立生产加工企业49家、合作社201个,设馕小屋2300座,带动就业2.3万余人,人均月工资3500元以上;向疆外积极宣传、叫响“喀什味道”品牌餐饮连锁店,开设打馕餐饮店544家,遍布全国29个省区市,打馕从业人员近2000人,其中馕师近千人,人均月工资5000元以上。依托持续升温的文化旅游业拓展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员29813人,间接带动就业12万人以上。(霍然 黑方毅)(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