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塔河两岸瓜果飘香。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笑得合不拢嘴;一辆辆满载果品的卡车,助力“疆果东送”;果品深加工企业是机器轰响,为林果品“保鲜留香”……
今年来,地区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大力实施特色林果“提质增效”工程,促林果从增量向增效转变,推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向产业化及精深加工迈进,做优做强的特色林果产业,使质优味美的阿克苏味道“香飘四海”。
源头抓品质 由量向质转变
进入十月初,正是核桃的采摘季节。10月5日,走进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玉斯屯克库木艾日克村村民肉孜·买买提家的果园里,他正和家人一起忙着采摘成熟的核桃,看着硕果累累的果园,肉孜·买买提喜的合不拢嘴。
“核桃品质好,产量高,这都是因为播种油菜绿肥带来的好结果。”肉孜·买买提说, 他家果园经过2年间作油菜,现在是地肥了,果子大了,品质好了,果品价格也高了,他感到特别的高兴。
开心之余的肉孜·买买提也会不会意识到,如今他家核桃品质的变化,均得益于地区大力推进特色林果提质增效工程实施带给果农的可喜变化。林果套种油菜绿肥是地区积累下的种植经验。
目前,地区林果种植稳定在450万亩,形成以苹果、香梨、核桃、红枣为主的四大特色林果业,也已成为助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统计显示,2020年,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达到51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强。
“绿肥种三年,瘦地变肥田”。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来,地区更是紧抓“提质增效”发展模式,来开展果园间种油菜等绿肥种植,来改良果园土壤,改善果树生态环境,促林果业绿色、健康、优质发展。
与此同时,各地还大力开展水费一体化管理、沤制绿肥,以及病虫害生物防治和开展的疏果、修剪及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种植,使得地区的特色林果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林果产业也由“墙里开花”到“香飘满园”。
如今,走进地区各地,田间地头堆积的一堆堆沤制绿肥,就是种植源头抓品质的见证。由量到质的转变,尝到种植甜头的果农科学种植的积极性高涨,实现了林果产品质量和效益“双赢”。
“今年红枣着色好、甜度高、肉质密实,收入肯定少不了。”在阿克苏市实验林场管委会祥林社区的一枣园里,枣农图尔荪·麦麦提说,以前种枣,觉得结得越多越好。现在是重产量的同时,更注重质量了,只有品质好了,才能售出好价钱。
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刘宁介绍,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的实施,以及标准化的果树管理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发展,使得地区果品质量大幅提升,果品的商品率越来越高,实现果品产量、质量“双提高”。
数据显示,2021年,地区的果品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52.57万吨,较2020年增加6.98万吨。果品商品率较上年度有所提升,今年苹果、香梨商品率预计可达90%以上,核桃商品率预计可达80%以上,红枣商品率预计可达65%以上。
产业链延伸 由初加工到精深加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地区各地牢记嘱托,全面提升特色林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益,带动特色林果产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协调发展,不断向产业化及精深加工迈进,让阿克苏“大果盘”越做越大,越做越高端。
走进位于库车市比西巴格乡的库车纯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机器轰响,工人们正忙着生产,整个车间内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投资800余万元于2019年建厂的该公司主要生产药桑系列的罐头,以及小白杏罐头及酒类产品,所生产的产品远销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销量十分可观。
比西巴格乡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种植药桑、小白杏等林果产品。近年来,该乡围绕林果产业化经营做文章,通过招商引资等举措,吸引林果深加工企业落户该乡,从而使特色林果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自村里有了加工厂后,不出村小白杏就有销路了,增收也有保障了。”东风村村民艾麦尔·买买提说,他家种植2亩小白杏之前没人管,大部分都浪费了。自加工厂建好后,他年年把小白杏卖到厂里,仅此就增收1660元。
只有产得出、售得出、有收入,村民种植林果才有积极性。今年来,为推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富足,地区加大林果精深加工企业的引进,实现“初加工在乡村、深加工在园区”布局,促林果产业优化升级,让村民切身受益林果种植带来的实惠。
一户户加工企业的落户,一家家加工企业开动的机器,不仅为各色果品“保鲜留香”,促产业链升级,更让质优味美的阿克苏味道“香飘四海”。
今年,温宿的葡萄喜获丰收,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县引进的新疆浩源天樽葡萄酒庄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忙生产,把深加工的一瓶瓶葡萄酒远销全国各地。同样,在固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眼下也正在忙着为最后一批杏李(品名“恐龙蛋”)进行冷链销售,通过与京东生鲜物流的合作,在48小时内,将杏李销售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让杏李的单价翻倍增长。
地区特色林果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推进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十足。 目前,地区已建成基础设施完备的各类园区12个,培育林果企业196家、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818家,加工能力达80万吨,保鲜仓储能力86万吨。
打造林果品牌 推动产销对接
“你看这个苹果多大,个个都是优质果,今年注定又是一个丰收年!”说这话的是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巴格其村果农李建斌,今年,他家的50亩苹果大获丰收,果子还没摘,就已经被预定一空,预计苹果能增收不低于20多万元。
“阿克苏苹果知名度越来越高,这几年价格也是越来越好。”李建斌说,依托科学种植、标准化管理,他家的苹果在产量和品质上都大幅提升,不仅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而且林果产品也是越销越远。
从价格低迷,甚至一度林果产品滞销再到如今受市场欢迎,李建斌种植苹果的经历,就是地区林果业发展的缩影。这几年,地区在推林果提质增效的同时,利用各类展会来提高地区林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冰糖心”苹果、薄皮核桃、库车小白杏、库尔勒香梨……这些地区的特色林果产品正成为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名,随着地区特色林果知名度的越来越高,各类林果产品的销路也是越来越广。
眼下正是核桃深加工时期,在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尤喀克格西木艾日克村的青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一边把收购来的青果进行剥皮清洗、烘干包装,一边把包装好的干果搬运到货车上销往各地。
青苗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阿克苏市一家以核桃种植、加工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人艾力·吐尔逊说:“今年收购的核桃质量特别好,核桃发往上海,销量还不错。”
品牌是一个产品打开市场的关键。今年来,地区各地在打响特色林果品牌中,加快“两张网”建设,并利用“十城百店”工程,来促销售市场加速开拓。
来自地区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地区已注册地理标志16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新疆著名商标8个,阿克苏苹果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百强地理品牌”。
随着地区特色林果知名度不断扩大,传统销售和网上销售“两张网”越织越密,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产品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逐步成型。截至2020年在全国建设销售门店、专柜3018家,销售地产农产品160万吨。
当前,“一带一路”发展进入新阶段,借助新疆向西开放的大好机遇,地区将继续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建设等多种措施,为林果业优质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刘红文 牟利民)(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