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四翅滨藜邂逅肉苁蓉 让“沙窝”变“金窝”

新疆和田:四翅滨藜邂逅肉苁蓉 让“沙窝”变“金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0-08 08: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和田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沙漠里种植四翅滨藜,积极探索四翅滨藜畜牧肉苁蓉生态复合产业模式,把沙漠边缘生态治理、生态建设与沙漠边缘农民增收致富、产业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绿业并举、绿富同兴、绿进沙退”的生态富民之路,让“沙窝”变“金窝”。

眼下,和田县经济新区四翅滨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农户买买提明•苏皮正在地里除草,再过20多天,他种植的四翅滨藜接种的肉苁蓉就要采挖了,这段时间他管理得格外仔细。

和田县经济新区四翅滨藜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地里除草

“种了四亩地四翅滨藜,一亩地能产500公斤大芸,十一月份挖出来,能收入两万块钱。”和田县罕艾日克乡托尕依村村民买买提明•苏皮开心地说。

今年51岁的买买提明•苏皮是和田县罕艾日克乡托尕依村村民,自2016年起,他开始种植梭梭,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但产量有限,影响经济效益。

“种梭梭大芸,一亩地大芸产量也就150公斤,能有2000块钱左右。”买买提明•苏皮说

今年3月,买买提明从朋友那里得知四翅滨藜接种的大芸,不仅产量高,还易管理,这让买买提明很动心。于是,他尝试着种植四翅滨藜大芸。

“四翅滨藜接种大芸的话,一亩地能产500公斤,产量真是太高了。”买买提明•苏皮激动地说。

据了解,四翅滨藜是一种耐干旱、耐寒冷、耐盐碱、耐贫瘠的植物,被称为“生物脱盐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14年,和田地区在援疆资金的帮扶下,在和田县沙漠腹地和墨玉县不宜耕种的盐碱地分别开展了四翅滨藜规模化引种试验,引种取得了成功,开创了国内在沙漠中成功引种四翅滨藜的先河。

四翅滨藜

2019年7月,在浙江趋衡公益基金会技术和资金的无偿支持下,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翅滨藜生态富民事业推广基地首次用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并取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种植四翅滨藜的经济效益。2020年4月在和田开始进行规模化推广,在新疆开创了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的历史。

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翅滨藜生态富民事业推广基地负责人王立中正在给村民指导种植技术(左一)

“四翅滨藜接种大芸真的太好了,产量高,还特别好管理,我今年种了50亩地,预计能收入20万元左右,明年还要种300亩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墩巴格村村民麦麦提艾力•图尔荪麦提说道。

“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产量比梭梭接种肉苁蓉高两倍以上,同时它这个有效成分含量相当于梭梭的五倍以上,当地老乡在沙地上小规模种植四翅滨藜,管理比较好的情况下,按照目前市场收购价格,一亩沙地四翅滨藜达到4000块钱左右的纯收益是没问题的。”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翅滨藜生态富民事业推广基地负责人王立中介绍说。

和田地区将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了“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防沙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四翅滨藜的嫩枝叶不仅是优质的饲草,粗蛋白含量高,而且为有效解决沙漠地区发展养殖业饲草短缺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我家有15只羊,三只骆驼,我每天割四翅滨藜喂,不仅节约了饲料的钱,根部还能接种大芸,可以卖钱,这是个好东西。”和田县英阿瓦提乡江巴克村村民买吐孙•买买提阿布拉说。

“现在浙江趋衡公益基金会与我们合作,在和田地区设立了四翅滨藜生态富民星火公益示范项目,旨在以提供免费优质苗木的形式支持和示范引导和田当地农牧民、村集体、合作社、小微农牧企业发展四翅滨藜生态产业,改善当地生态,促进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翅滨藜生态富民事业推广基地负责人王立中说道。(张淑华 沙依甫加玛勒 阿依祖丽帕尔)(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